"""昔为古白狼国之地。
汉为白狼羌楼簿部。
唐属吐蕃。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拉藏汗和五世达赖置第巴(俗称巴德娃)于此。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四川永宁协副将岳钟琪招抚巴塘。
三十二里、西松共与大拉山内属巴塘。
雍正六年(公元1728)置粮台。
雍正七年(公元1729)置巴塘巡抚司。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改土归流。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置巴安县,是为建县开始。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升巴安府,属康安道。
1913年为巴安县,属边东道。
1923年属川边特别区。
1925年,属西康屯垦署。
1928年属西康临时政务委员会。
1932年“大白事件”后金沙江以西原属巴塘各村完全离治。
1935年属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6年红二军团长征过境。
1939年属西康省第五督察区。
1949年12月解放。
1951年10月经西康省康定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巴安县更名为巴塘县。
“巴安”之名始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改土归流后,改巴塘宣抚司为巴安县。
因巴安含有强行征服和民族歧视的“安抚”、“安边”之意,故更名为巴塘县。
1950年8月1日成立巴塘县临时政府,属西康省康定军管会。
11月属西康省康定自治区。
1955年西康省撤销,改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藏语意为“绵羊声坝”,藏族传说绵羊叫声为吉祥。
古白狼国地。
唐属吐蕃。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巴塘宣慰司。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置巴塘粮务委员。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为川滇边务大臣驻地。
三十三年“改土归流”,于巴塘土司治地置巴安县,翌年升巴安府。
1913年废府,改置巴安县,属川边特别行政区。
1925年属西康屯垦区。
1939年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1年更名巴塘县。
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78年义敦县撤销,其西北部划入巴塘县。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