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故居篇

王右木故居
  王右木(1887-1924年)江油市武都镇人。17岁东渡日本求学,与李大钊等人组织神州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在成都高师任教,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新四川旬刊》、《人声报》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支部,中共四川支部,任党的书记。1924年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返川途中在贵州牺牲。王右木故居位于江油市武都镇。故居原来是一座典型的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坐南朝北,一进三幢。前面临街是一重檐楼房,下面前装六合门,四周装木板,内放柜台作店铺,上面架楼板,安推窗作茶园,中间是一个敞式的客厅,后面是单檐的堂屋、居室、厨房等,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现存的堂屋、客厅、居室等…[详细]
朱学范故居
  朱学范故居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前,为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楼民居,上下共10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05年至1925年,著名爱国人士朱学范在此度过童年时代。朱学范(1905-1996),金山区枫泾镇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长。朱学范故居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前,为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楼民居,上下共10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05年至1925年,著名爱国人士朱学范在此度过童年时代。朱学范故居于2005年6月12日朱学范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启动…[详细]
洪深故居
  洪深故居位于八关山麓福山路1号。1934年洪深来青岛接替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洪深的父亲洪述祖来青岛曾有别墅,名“观川台”,但被日本统治者没收。洪深租宅于此。他结合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当时的明星公司拍摄,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这是一座德式别墅,阔大的院落,高耸的围墙,穿过两扇雕花的铁栅栏大门,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段宽敞的沿地势而建的台阶,台阶向两边分开,之后绕过一面造型古朴的壁墙,进入高处的院内,再通过石阶才能进入居室。洪深故居是一座二层楼的德式建筑, 高大的门厅,拱形窗户,青砖灰瓦,歌特式的屋顶,十分的宽敞和气派。洪深系现代著名文…[详细]
李子芳故居
  李子芳,1910年5月出生于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的一个华侨家庭。1924年赴菲律宾半工半读,深受革命思潮影响,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回国。1932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参过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先后担任过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调入新四军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军党委委员,为新四军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政治和组织作用。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1942年春夏之交,惨遭毒手,牺牲时年仅32岁。李子芳…[详细]
盛炳纬故居
  盛炳纬故居位于镇明巷12、14号,即为盛氏花厅。清代建筑,从布局上来看,它保留了宁波众多民居照壁挡堂,从旁开门,主体建筑四周用墙遮隔的特色,从建筑风格来看雅致精巧,为研究清代宁波民居提供了实物样本。花厅的原主人为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诸生林廷鳌,他喜读书,工音律,常在自家居宅旁的楼阁里约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读书挥毫,或抚琴鼓瑟以自娱,书阁内悬佛像,置琴瑟及藏书等,书阁前垒有假山,旁掘水池,有翠竹、绿蕉、碧梧、苍松等佳木。主人以山性近静,水性近灵、竹性近虚、松性近坚、梧桐性近孤、芭蕉性近卷舒等等的品格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因命名为“近性楼”,作有“近性楼记”。因该楼阁建筑,飞檐翼角,远看如一艘巨舰停在…[详细]
曾熙故居及墓
  曾熙故居慈德堂,坐落在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石狮口,建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德堂历130年霜剑风刀,尚余两进,余皆坍塌,如今曾熙故居经过一年多的修复,焕然一新。慈德堂内有长方形草坪、围墙,围墙外有一条小河,跨过河上的小石桥,前方是一片荷塘,每到夏天荷花盛开,一望无际。堂后一排青山,古木参天,分外秀丽。慈德堂建筑的外表全部采用青砖所筑,远远望去,建筑给人以大气的感觉,门前的四根柱子更是独具特色,建筑后面一片山林,树木茂盛,建筑在山的衬托下秀美而典雅,肃穆而庄重。故居内陈列的生平事迹以曾熙先生家乡求学、兵部救国、致力教育、海上扬艺四部分为主线,围绕先生生平及“书画文献”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详细]
南京吴敬梓故居
  南京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故居陈列馆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该馆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遗址,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诗赋词、幽思怀古,留下许多优美诗句和生动民间传说;北半部分为吴敬梓故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成为研究吴学的又一阵地。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的吴敬梓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随着接触面的广泛,进一…[详细]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把知识分为自然…[详细]
屠呦呦故居
  屠呦呦1930年12月30号出生于宁波,她的老家就在此处。开明街26号是目前这条街上仅存的近现代建筑,其主人是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姚庆三(1911年-1989年),而姚庆三是屠呦呦的舅舅。小时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一直在那儿长大。记者了解到,姚宅是民国初期保留的历史建筑,目前保存完好,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厅、大厅、正楼、后屋组成。屠呦呦曾先后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是两校的知名校友。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她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的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的…[详细]
王统照故居
  观海二路49号,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旧居。王统照1926年来青岛,在此定居近30年,1950年离开青岛赴济南。诗歌《这时代》、短篇小说《声》、《银龙集》、散文集《片云集 》、《青纱帐》、著名长篇小说《山雨》即在这里问世。1929年王统照在青岛还与同仁编辑出榜拉了青岛的第一份文学期刊 《青潮》 ,闻一多、老舍、朱自清、洪深、吴伯萧等著名学者也曾在这里欢聚,切磋文学,出版了文艺副刊 《避暑录话》 等。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创作家王统照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