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

仙女庙
  江都城区旧名仙女庙,其来历与东陵圣母庙带发修行的杜、康二位女道士有关。这里最早叫蔡家庄。传说东汉时的一年,天降大灾,东海一条黑龙来这里兴妖作怪。其时,大雨倾盆,河水滔滔,大水淹没了庄稼、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偏偏瘟神又至,全庄人上吐下泻,奄奄一息。危急关头,天空飞来一条白龙,昂首向黑龙杀去。经过几个时辰的搏斗,黑龙败下阵去,狼狈而逃。空中云消雾散,大水向长江退去。此时,天边又飞来一只黄鹤,口衔药草飘落而下。不一会儿,白龙和黄鹤都不见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两位道姑打扮的女子。 原来她们就是东陵圣母庙(东陵为我区宜陵古称)里的女道士杜姜和康紫霞。两位姑娘用草药熬汤,送到每家每户,使全庄人转危为安。后…[详细]
莲花庙
   看 点 黄昏时的莲花庙最为美妙,可观赏喷泉。莲花庙周围有美丽的花园,可以在花园中静默祈祷或者漫步。 介 绍 莲花庙的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庙”。莲花代表着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伊斯兰教的同一,不论是哪个宗教的信徒都可以来这里祈祷,沉思。在莲花庙,每种宗教都是平等的。 莲花庙高34.27米,底坐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底座边上有9个连环的清水池,拱托着这巨大的“莲花”。莲花庙的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白色是该庙最主要的色调。 进庙的教徙以…[详细]
曹娥庙
  位于绍兴市上虞百官镇曹娥江西岸。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曹娥为救父,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县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元八年(1093),由江东移至西岸。今庙为民国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有门楼、大殿、后殿、重楼;北轴线上有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南轴线上有山门、戏台、土谷祠、东岳殿。殿内枋柱雀替及门窗多为镂空细雕,十分精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几经迁徙、扩建、修葺,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建筑基调。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详细]
二王庙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继修复。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宋代以后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详细]
眉县太白庙
  太白庙位于陕西省眉县汤峪口,太白山北麓,四周群山伏围,层峦叠翠,面对龙凤大山,门前山脚下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天然景观——神功石,汤峪河犹如一条玉带从门前流过。太白山乃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一洞天,由于它的伟岸神秘,被历代封建帝王奉若神明,早在汉成帝时已有太白祠。唐时,香烟鼎盛。太白山是历代帝王祈雨之地。太白庙建筑大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修,整体布局严谨,均属仿古建筑,雕梁画柱,异彩纷呈,气势雄伟,颇为壮观。共分为3部分。太白庙内的第一座殿堂是灵宫殿,供奉-王灵宫——王善。王灵宫手执金砖、横眉立目,凤嘴银牙,善察人间善恶之事,驱魔降妖,祛邪治病,祈晴祷雨,号称“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灵宫殿的右侧是二郎庙…[详细]
河津真武庙
  真武庙又称“九龙庙”,因其原来有九个山峰并列而得名。九个山峰由西向东分别建有禹王庙、雷公庙、八仙庙、药王庙、玄武庙、山神庙、帝君庙、三皇庙、天神庙。其它八座庙宇因种种原来塌毁,只有玄武庙幸存。但世人所称呼的九龙庙一直流传至今。真武庙后重建于1980年。创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元代遭毁,明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它建筑面积为2500余平方米,殿宇楼台共30余处,共有朝殿坡、真武香厅、真武献殿、真武神龛、娘娘庙、三皇洞、玉帝阁、南天门、朝天宫、纯阳院、麟岛等景观。真武庙(亦即玄武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九龙头。真武庙居势高峻,三面临空,形状似…[详细]
阮元家庙
  阮元家庙总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82平方米。建筑轴线分明,气势恢宏,初建于清嘉庆年间。房屋组群分为三路,由阮氏东宅、阮氏家庙及阮氏西宅三部分组成,家庙位于阮氏东宅和西宅之间。家庙前后原有五进房屋,以《大清会典》所载“一、二、三品官,庙五间、两室、阶五级、两庑、三门”规格建造;庙内祀阮氏高、曾、祖、弥四世,祧者藏夹室。庙五间置祖宗龛三台,两夹室各置祖宗龛一台,东西庑各置龛两台,高、曾、祖、弥四世木主庙五间的三龛内,凡阮元一支孙辈,曾孙辈的木主,按大房(常生)、七房(祜)、五房(福)、八房(孔厚)的顺序,由北而南排列在东西庑内。家庙与东路厅房之间有射序巷,供子孙和学生课余射箭习武强…[详细]
临县黑龙庙
  黑龙庙位于山西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黑龙庙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8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倒座乐楼(戏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乐楼为欧山顶,琉璃瓦剪边,十分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详细]
揭阳雷神庙
  揭阳雷神庙位于揭阳城隍庙之右,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建,二十与二十一世纪之交(1997—2003)再度重建。最早最详尽记载揭阳雷神庙的是刘业勤纂修的《揭阳县志》。其卷二《庙宇。雷神庙》条云:在解元坊(即今城隍街一带—彭注)。康熙初,知县胡鹤翥创建,并给庙前香灯铺四间、蓝田都溪头乡租谷三十石为住持灯油日食之费。庙后建龙起书院,供佛,旁祀知县胡鹤翥。乾隆四十四年,知县刘业勤重建,董事例职刘荣。清以前,揭阳没有雷神庙。所以创建,缘于清康熙初,碣石总兵苏利叛乱,沿海为之震动,朝廷指派省兵驻扎桃山(今属揭东县炮台镇),防范其沿榕江内扰。当时担任揭阳知县的会稽(今浙江绍兴…[详细]
奶奶庙
  在蒙城东北十五里,蒙宿公路北岸,有一座庙---奶奶庙,它修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当时唐朝初建,天下稍定,统治者为巩固他的统治,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的意志,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广修寺院。大将尉迟敬德屯兵蒙城板桥桥东毕集。派人在蒙修了不少寺院,奶奶庙就是其中之一。泰山为五岳之首,山顶碧霞宫,有一座寺庙,叫泰山奶奶庙,此庙修成后也以泰山奶奶庙命名。原地址在吴寨东四百米杨洼。1990年有人拉土在那里挖出一口井,用砖砌成的,还挖出一个陶罐。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和尚吃水用的。后来经过多年,庙宇失修毁坏。明朝万历年间,当时蒙城隶属凤阳府,经过和尚化缘,地方知名人士募捐又在今吴寨南二百米,重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