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文成县革命烈士墓
  文成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是浙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文成县青年赵刚、郑敬衡、周定、郑嘉义等人在北京、杭州等地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文成(当时属瑞安县西区)是浙南农民-区域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278名烈士英勇牺牲,其中有一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铸了共和国的基石。 文成县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1954年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文成县人民政府在大峃镇珊门村官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墓,1985年进行扩建。新建烈士墓园占地面积11854.8…[详细]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导 游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坐落在市内体育路,占地965平方米。介 绍 墓主是11世纪中期的维吾尔族诗、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他生于1019年,卒于1080年左右。公元1070年前后,他用古回鹘文写成了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这部长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 陵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正门宽4.2米,高8米,正门两侧各有一座高达8.7米的圆柱形塔楼,陵墓由墓葬群、门楼和主墓室组成。主墓室外方内圆,上覆穹窿顶,顶正中有一个小塔楼。陵布局独特、宏伟、…[详细]
刘疆墓
  刘疆墓西汉中期墓葬。位于永州市零陵区鹞子岭。1984年发掘。残存封土堆。墓口长8.9米,宽6.9米,深4.5米,墓室内积炭。从器物分布和棺椁部分痕迹分析,墓室分为前室、中部棺椁和左、右藏室几部分。前室出土有铜钟、铜灯、陶熏炉和大量漆皮等,推测为陈设案几杯盘之类的祭奠区。中部棺椁区置有铁剑、铜钟、铜镜、带钩、铜碗、铜足漆奁等,棺0-土有铜剑、铜刀、铜镜、玉璧、玉塞等。藏室即外藏椁,左藏室出土以硬质陶壶居多,次为盒、陶罐。右藏室器物有铜壶、-机、彩绘陶礼器鼎、钫、盒、壶及五铢钱等。该墓全部出土器物共185件,其中48件软陶全都上有黑衣,用红、黄二色彩绘,多为辐射纹或辐射状变体曲折纹、焦叶状三角纹、…[详细]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详细]
合江崖墓群
  合江崖墓群(密溪芭蕉湾崖墓、虎头佛子岩崖墓、榕右鱼天堂崖墓、福宝高村崖墓、自怀梭滩石崖墓、大耳朵崖墓、大路边崖墓、黄溪侯五嘴崖墓、观音岩崖墓、鱼连子崖墓、洞溪崖墓、蒋湾和幸福崖墓、魏家祠崖墓、狮子山崖墓)合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2013年,合江崖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江崖墓群形制独特,主要为横穴式小墓室,冲击式顿钻法建造。分布密集,状如蜂房,保存较完整。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壁龛组成,少数墓室内有灶台、石塌。以单室为主。结构…[详细]
钱鏐墓
  墓在临安县太庙山南侧,上为圆形封土堆,高约900厘米,直径约5000厘米。清《临安县志》“艺文”云:墓基左右有龙虎两条回抱。立华表一对,石羊、石马、石虎俱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墓前立墓碑,题“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三十字。又于东会锦门口,立一方碑题“钱武肃王故里”。《杭州府志》载,墓陵内两顷四十亩。四至皆详载可考。1966年前,石人、石兽、华表犹在。“文革”初期被毁,仅存断裂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树“钱武肃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题。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钱鏐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详细]
瓮棺墓群
  瓮棺墓群1983年6月,吉木萨尔县北庭乡后堡子村村民在生产队规划的宅基地上修建房屋时,在距地表50厘米深处的地下发现了三处瓮棺群。其中,两具瓮棺分别高65厘米、30厘米,口径分别为25厘米、30厘米,陶质泥质灰陶,瓮腹部有网状花纹。据研究,这一墓葬群当属隋唐时期的突厥墓。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在博格达以北活动的主要是西突厥。贞观四年,-厥颉利可汗败亡,于是可汗浮图城又变成了与唐朝相对抗的前哨阵地。突厥入侵中亚最早始于六世纪六十年代,而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均以可汗浮图城为中心,世代放牧、耕种,繁衍生息。突厥主要崇拜火,尊敬空气和水,颂扬土地,仅奉天为唯一造物主神,用马、牛、羊祭祀之。在中亚皈依伊…[详细]
庞统祠墓
  【北关楼入口处】白马关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的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从诗当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古代白马关对于整个四川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历史上,白马关曾经三次易名。东汉时,因其地处于古绵竹城的东北面,所以被称之为绵竹关。唐代则改名为鹿头关。这是由于我们脚下这片山,名为鹿头山,而关名也就以山名来定。公元907年,朱全忠于长安篡夺唐朝政权以后,盘据四川的王建,乘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他移鹿头关到现在黄许镇的绵远河畔,依水建立关隘,随之借用历史上汉高帝骑白…[详细]
郑之珍墓
  郑之珍墓系明代剧作家郑之珍夫妇的合葬墓,墓建于明万历壬子(1612),位于渚口乡清溪村西北三里的圣堂坞山坡上,依山面水,座西朝东,整个墓地呈椭园形,直径长14.7m,宽8.7m,占地142.6㎡。整个墓地分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墓冢直径4.4m,宽4m,墓冢后靠墙围处有高1.47m,宽0.64m,墓碑一块,阴刻碑文“明痒生高石郑公讳之珍夫妇墓”冢前祭坛及二级拜台,益附台阶,可拾级而上,皆用碎石片铺砌而成,冢前祭坛部分嵌有宽1.4m,高1m的墓志铭一块,阴刻铭文二十四行,详细地记载着郑之珍“生于正德戊寅九月二十四日,殒于万历已未正月初四,享年七十有八“及郑氏生平事迹,铭文为郑之珍之婿河南按察司…[详细]
八鱼清代李氏家族石墓群
  陕西省考古队在大荔县成功地发掘了八鱼李氏家族墓群。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石墓群位于黄河流域华山脚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边缘中段,距大荔县城仅12公里,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丰富。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皇家放马养鹿之地;史称沙苑。明清两代,同州辖治,商贸繁荣,文化-灿烂多姿,据出土墓志记载,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时期,最晚延续到民国末年,延续300余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构件上都雕刻书法绘画装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