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铁石迳摩崖石刻
  铁石迳摩崖石刻位于翁源县松塘镇松岗村。记载三次修筑山道: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刻文:“韶州府翁源县长安乡铁寨迳,缘首张得珛、丘福宽,题劝十方众姓舍财,命工匠肖澄开石路一条,愿祈众姓各获因缘大吉利。昔成二十二年孟冬月吉日施。”(注:明成祖朱棣皇帝最后一年,故称昔成)。刻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的刻文:“始兴县上水汪秀芳施垦,弘治三年曾琳施垦整路。”刻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刻文:“凿山通道,三华镇把总叶高助银拾两,生员叶翔凤侄叶芬银四两,生员叶一凤年(银)三两,余助银载在碑阴。万历庚寅岁缘首生员郭诏题。”均为楷书阴刻。…[详细]
黔蜀门屏石刻
  黔蜀门屏石刻——黔蜀门屏石刻位于武隆县车盘乡沙河村分水岭海拔1800余米的森林中,距县城50公里处,系川、黔两省界碑,当地群众称之为“大碑”。此地属川、黔边区通道,常发生边界纠纷,事端频繁。清光绪二十七年,贵州遵义府正安州事蜀东人郎承谟以睦邻为重,树碑立界。石屏高2米,宽0.8米,厚0.2米。“黔蜀门屏”4字行楷,字长47厘米或54厘米,宽30厘米或33厘米。上款“知贵州遵义府正安州事蜀东郎承谟谨识并书”,下款“光绪壬寅岁季夏月中浣谷旦”,字长6厘米或8厘米,宽5厘米或7厘米。碑刻虽久经风霜,仍完好无损,现被武隆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详细]
龙祠摩崖石刻群
  龙祠摩崖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之巅马耳峰东南约100米处,海拔429米。龙祠为上、下两个天然石洞,经人工加工而成,石刻分布在上洞内外岩壁上。龙祠为宋金时官民祈雨之处,直至清代,香火不断。石刻共有9处,尚有字迹可辨认的8处,其中宋刻6处,金刻1处,清刻1处。石刻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研究我国古地理、古气象、古生态环境、古民俗以及古代书法提供了可信的实物资料。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龙祠洞口为准:东至龙祠洞口外50米处,南至洞口前30米处,西至电视台环山公路边,北至洞口山崖顶。…[详细]
鬼王石刻
  鬼王石刻不仅仅是丰都鬼城旅游的一处风景区,更是是长江三峡上的一大奇观。鬼王石刻位于丰都旧县城9公里之外的树人镇石岭岗,距丰都新县城约20公里,是一处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最大摩崖石刻造像”殊荣的巨型摩崖石刻。这尊巨型摩崖石刻“巴人鬼王”造像,高138米,宽217米,其中仅嘴宽就达20米,舌长81米,堪称“世界第一大鬼”。观赏鬼王石刻可近观,亦可远眺,不同的观赏方式会欣赏到不同的“鬼王”神韵。远眺,不仅鬼王石刻以其粗犷的风格,超凡的尺度,令世人叹为观止。从长江上远远望去,在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之上,有一处高150余米,宽400余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的陡峭石壁,齐崭光滑,耸若高墙,…[详细]
淡岩石刻
  淡岩石刻时代为秦至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淡岩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书法艺术价值。淡岩石刻在淡山下之淡岩内,传说昔有澹姓者居此故名。史载:“有周贞实者,秦始皇时人,遁居于此……始皇三召不起。”淡岩最早的石刻“回中”二字似可作证。自唐始,即有人为周贞实建祠,并在此建淡山寺。宋熙宁七年(1074)柳应辰题记后,宋黄庭坚、周敦颐、范祖禹、杨万里,明张勉学、王泮、清周崇傅等即于此留下大量诗文。黄庭坚之“永州淡岩天下稀”又使淡岩驰名寰宇。淡岩石刻见诸记载的为220块,现存的有35块。淡岩石刻的书法风格,真草隶篆一应俱备。有人称赞宋代书法家李建中的淡岩诗为“辞翰双美”,清时即有人拓片收藏。《唐节…[详细]
黑山摩崖石刻
  介绍 1972年至1978年在嘉峪关西北20千米黑山峡岩壁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公元前1世纪古代游牧民族所绘制雕刻的岩画。岩画的内容有狩猎、舞蹈、操练以及飞禽走兽等共计153处,分布在2千米长的黑山峡红柳沟壑和磨子沟、四道鼓沟中。其中,“操练图”全图30余人,分上中下三列操练,格斗、对打、吆喝、指挥、监督,各司其职,为我国岩画中反映操练题材的代表作。雕刻古拙、画面抽象、风格独特,很有欣赏价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从市区往返约50公里,需60元左右。下车后还得步行一段才能到达景点。 甘肃嘉峪关市…[详细]
圣迹苍岩摩崖石刻
  圣迹苍岩摩崖石刻位于连平县内莞镇小洞村圣迹苍岩岩口内右侧石壁,记载上党人、龙川知县韩京斥资修复圣迹苍岩的摩崖石刻。刻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全文面积0.8平方米,每字径0.08米。阴刻楷书,文曰:“上党韩京,顷尝从此地,念境幽地僻,山水之佳,往往不减衡霍。然重罹凶焰,梵宇一空,为可深惜。今兹摄鼎龙川之三闰,遂辍己资而鼎新之,山态水容须改观焉。磨崖以记。绍兴戊辰周正吉日”。圣迹苍岩是连平历史悠久的老八景之一。1986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德阳石刻艺术墙
  德阳石刻集民族、传统文化之内涵,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建筑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表现自然、生命、民族团结等宏伟主题,墙体全部用石料砌筑,分段组合,虚实结合,韵律恰当,热潮迭起,塑造出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石刻史诗画卷,朴实而宏伟。石刻全长1040米,高7米,包括:由35个在形式上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圆拱组成的民族文化长廊,32根与圆拱对应,形态各异,形象栩栩如生的蟠龙柱、日月展览厅、音乐厅、人行地道、大型浮雕“生命之歌”、“智慧之光”和“中华魂”、十二生肖柱等古今交融,时空跨越,显视出华夏文化永久的魅力。 德阳艺术墙坐落在德阳市内泰山北路干道旁,它全长1000多米,高7米,由牛门、生命之…[详细]
“元吉在上”摩崖石刻
  “元吉在上”摩崖石刻,位于龙观乡龙谷村东面岩崖上。据旧志记载:“天井山下原有天井寺(宋建隆元年)和关龙庙(宋乾道二年)。因祷雨有应,历代郡丞邑令时有修建。山上有泉井五口,宋开庆初敕封为五龙神,元至正二十六年江浙行枢副使张启源又请旨易封。”据此,该石刻应与原来寺庙有关。岩呈梯形,高3.06米,上宽1.30米,下宽2.40米,削面直刻“元吉在上”四个大字。字径为45×35厘米。字旁上款署“嘉庆七年壬戊之秋”(1802),下款为“鄞令闽中郭志文书”。石刻为行书体,用笔流畅。2007年9月公布为第八批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详细]
吴乾养墓道石刻
  吴乾养,号绿野,本县人。据道光《象山县志》记载,他“三岁而孤,克自树立”,由乡荐任星子县县令。三年后,以政绩升钧州知州。后以劳卒于官。又据樊家桢《象山县志志文存疑》记述,星子县令吴乾养墓在县东二十里三角地。原墓道在三角地东边坟地山脚下,长约五十米,宽约八米,有石人、石马等石雕四对八具,等距排列于墓道两侧。一九五八年坟墓被掘,石雕六具被毁。 今存石人、石马各一。石人造型比真人略高大,石马则较矮小。两具石雕比例精确,层次严谨。石人武将造形、服饰与石马鞍辔等雕刻,线条清晰精细,图像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