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概况

[移动版]

马鞍山现辖3县3区,拥有3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开发园区,面积4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8.6万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590.6亿元、增长5.7%;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特别是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在马鞍山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马鞍山是一座古今辉映的文明之城。我们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轻。说古老,是因为历史悠久,长江文化源远流长,30万年前,和县猿人在此繁衍生息,被公认为南方直立人的代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800—530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于马鞍山大地,留下许多传世佳作,诗仙李白写下《望天门山》等60余首壮丽诗篇,周兴嗣的《千字文》、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均创作于此。说年轻,是因为马鞍山1956年建市,市民以产业工人为主,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马钢建设者和他们的后代,呈现出思想上开明、文化上包容、事业上进取的鲜明品格,也塑造了“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2009年,马鞍山获评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并蝉联五届。

马鞍山是一座左右逢源的开放之城。处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地理位置属于东部城市,行政区划属于中部城市,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双圈城市”。具有四个优势:区位条件好。是离南京最近的城市,乘高铁到南京仅17分钟,到南京禄口机场只要40多分钟,综合商务成本只有南京的60%。到南京的地铁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真正实现与南京同城化。创新动能强。拥有安徽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位居第45位,连续3年进入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54.8%、居全省第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1%、居全省第3。营商环境优。坚持对标南京、“杭嘉湖”等先发地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无差别”的营商环境,建立“企声响应”工作机制,“十”字工作法构建纵向到底、横向联动的服务企业格局,“采石会客厅”常态化接待企业、纾困解难,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营商环境考核居安徽前列。当前,正在加快打造创业城市,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成就梦想。不少客商说,马鞍山是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开放平台多。长江穿城而过,港口实现江海联运,拥有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安徽自贸区马鞍山联动创新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当前,正在加快打造江海联运中心和区域性全国性物流枢纽。

马鞍山是一座刚柔并济的产业之城。“刚”是指马鞍山是一座钢铁城市、工业城市。因钢设市、因钢兴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马钢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以来,钢产量超2000万吨、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作为老工业基地,马鞍山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30个,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柔”是指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打造“1+3+N”产业融合集群升级版,即1个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为主导的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3个省级产业集群,以及N个市级产业集群,拥有宝武马钢、吉利汉马、格力、奥克斯、蒙牛、达利园、北冰洋、海底捞等知名企业。招大引强势头强劲,2023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3个。

马鞍山是一座山水相间的生态之城。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城镇化率7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是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突破口,实施长江两岸综合整治,推动向山矿区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发展,薛家洼、浮沙圩、凹山矿坑等发生巨大变化,成为网红打卡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获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来源:马鞍山市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