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太和县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历史沿革

[移动版]

春秋时期属宋国,名鹿上,又名邢丘、廪丘。

宋襄公十三年(前639),宋国曾与齐国、楚国在此会盟,称为鹿上之盟。

战国时期属魏国,苏秦说魏襄王曰“南有新郪”,即指太和。

后归楚国。

楚考烈王十年(前253),由陈(今豫淮阳县境)迁都钜阳(今太和县境)。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

汉置细阳、乐昌、新郪。

三国时属魏。

晋废细阳。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废宋县。

梁置陈留县。

隋(581-618)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镇)。

宋熙宁五年(1072)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

宣和元年(1119),更名泰和县,移县治于颍河北岸(今旧县镇)。

绍兴末年陷于金。

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省泰和入颍州。

元大德八年(1304),复置县,县治迁于今地(今城关镇),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洪武三年(1370)“泰”为“太”,属南京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亳州。

雍正十三年(1735),颍州升府,复改属颍州府。

1912年废颍州府,直属安徽省。

1914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

1947年撤销两县,仍为太和县。

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人民政府。

1949年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1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恢复安徽省,属阜阳专区。

1958年12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县治迁界首。

1959年4月,撤销首太县,恢复太和县。

1996年,阜阳撤地设市,属阜阳市,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