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革命联络站位于桐城市大关镇小关村三八村民组大关老街下街43号,面积150㎡。坐西朝东,一进,四开间二层,砖木结构,四柱落地,尚存格子窗。后院有门,通小河湾。联络站地处桐(城)、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民国三十年(1941),为沟通鄂皖之间联系,0利用老同盟会员史大化作掩护,派王宇(时任0豫东南地委书记)在此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以“复兴商店”的名义开展工作,负责传递情报,护送革命同志。1946年2月停止活动。大关革命联络站为本市现存重要革命史迹。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我皖江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大别山地区的联系,给我党传送文件情报,护送往来-和同志,为白区的革命活动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峡石兵戌遗址,亦称南峡戌,古称峡石,又称南峡关,今称小关,海拔142米。山脊为桐舒两县分界线。东西山崖高耸,地势险要。自东汉始,为兵家必争之地,曾留下吕蒙、陆逊、张献忠、史可法、石达开等大将挥戈的身影。
欧家岭,位于麻山村,桐舒边境,四周高山坏抱,群峰叠障,山势险峻。1930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在此成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组织发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武装起义。欧家岭起义遗址,含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欧家岭革命烈士纪念塔。
双忠墓,位于桐城枫香岭东南麓,今属龙头乡平桥村。明监军副使孙临与兵部右侍郎杨文骢守卫福建仙霞关,清军破关,被执壮死。孙临兄子韦奔走数千里,求得其骨,与文骢骨莫辨,遂皆裹以归,合葬于枫香岭,后人称为“双忠墓”。碑正中阴文大宇:“明孙氏显考兵部职方司主政武公府君”。碑左上方阴刻铭文:“大清康熙元年岁次壬寅仲冬月少司马中丞杨公讳文骢字龙友桂(贵)阳人同兆”。碑下款阴刻,“男中础、中岳立墓。大清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仲冬月谷旦”。
张廷瓒墓,位于大关镇旵冲村叶庄村民组大塘洼右侧,俗称为虾子地。墓地背依公堂山,蜿蜒向东,其一段腋部有一平岗向南延伸400米,隆起的山丘中,张廷瓒墓座落其中,座北向南,前方缓坡7、8米即为田地,面向旵冲大路,远方山峦起伏,恰似五道香案的景象。墓地左侧下方有一口大塘,碧波荡漾。墓地面积170平方米(10×7),坟冢面积12平方米(4×3),环以乱石圹,坟冢高出地面0.5米,为石灰三合土夯实的“大伞”,后圹嵌碑,有碑帽。碑高(土面以上)0.7米,宽0.55米,厚0.14米。碑正中阴文镌刻:皇清诰中议大夫曰讲起居○○(左侧并行有一“恭”字)詹事府少……,右上款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嘉善年……,左款:大清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丁亥季春月吉旦,男
金冲瀑布,位于歧岭村孙楼组虎头山虎脸涧谷。瀑身垂直高度约50米,分上、下两叠,水流充沛,常年不断。上叠水帘宽十几米,高悬于绝壁之上,柔细飘逸。下叠,自三十余米高峭壁滚落,注入幽深的龙井潭中。
五岭水库位于百岭村,现为大关镇饮用水源地,现存水量85万立方米。曾是镇重要水利设施,东西干渠分别长9.86公里和8.74公里,承担镇区大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沿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古街位于歧岭村。街道长不足千米,由石板铺成,民房临街而建。两条小河沿街流过。俯瞰如一条小船静泊在群山怀抱,旧称“船行地”。河岸曾长满芭茅,称“芭茅街”。抗日战争时期,为桐舒两县交通要道。商贾来往频繁,街中有茶肆、烟馆、客栈等。街道入口处,曾有青砖拱桥,清朝道光年间,系村民外出募捐所建,故名“广济桥”。小桥、流水、人家,远望,霸王街仿佛一幅静美的山水画。后毁于洪水。
赵家大坟。位于金山村墓园组西南岗地上,坐东北向西南。为明代贵州巡抚赵釴墓。赵釴(1512-1569),字鼎卿,一字柱野。明嘉靖十九年乡试第一,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巡抚贵州。任上,平逆乱,问疾苦,引水垦田,导民礼义,政绩卓著。卒后奉旨“谕祭安葬”。墓冢圆形,直径5米。冢后竖碑立圹,圹前设祭台,台下建拜台,墓区有石祭具、石像生、石牌坊等石雕件。史上曾遭破坏,墓冢形制尚存,散落的石雕件较多,且造型厚重、风格朴实。
倪宪章烈士墓,坐落胡埠村井塘组,面向东南,土坟堂。倪宪章(1892- 1930),少时深受革命思想熏陶。民国十六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桐城北乡农民运动。民国十九年春,任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军需处处长。同年秋,参加欧家岭起义,并负责后勤供给及情报联络工作,后在草鞋店被捕,杀害于大关街,年仅39岁。
周明月门楼,坐落于缸窑村中心村周庄,修建于清朝年间,为戏剧《乌金记》中周明月故居,黄梅戏《乌金记》是三十六本大戏经典剧目之一。这里人杰地灵。明代进士何唐在此地结社讲学,研读济世文章;明代理学家方学渐在白沙岭上建筑连理亭,彰显孝友美德;明代贵州巡抚赵釴、兵部侍郎孙晋与其弟孙临、清代大学士张英先祖张淳及长子张廷瓒,均在此叶落归根。现当代,这里相继走出吴杭生、徐南平、笪良龙等国内科技界精英名流。
张淳墓,位于麻山村黄金村民组“黄金摆尾”山坡上。坐北朝南,墓区面积40平方米。有石碑,高1.1米,上 书-:明正议大夫怀琴张公之墓。张淳,清代名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老宰相)先祖。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永康知县。善断诉讼,人称“张一包”。
孙晋墓,位于百岭村,面积60平方米。背靠唐洼山,面对枫香岭。孙晋,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兵部侍郎,晚年,乞归故里,构椒园于龙眠山,以山水自娱,年68卒,葬于龙头乡梁山堰。乾隆十六年(1827), 因棺木蚁蚀,迁葬于今址。
方学渐夫人墓,位于金山村塘旭村民组马鞍山。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明代著名学者。晚年筑桐川会馆,致力讲学,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领头人,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
赵忠愍墓,位于大关街上段东侧,距原镇政府二百米许。墓地居正方形地中间,三方石墙,一方临河。原墓后有一数百年龄、丈余围粗大枫树。墓前有一高2米,宽0.8米石碑,镌刻赵公墓志铭。墓前新建公路桥,称将军桥。《桐城耆旧传》载:“明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公景初,山东青城人。弘治初,刘吉忌之,贬官北峡关巡检,卒葬关镇后山,夫人刘氏祔焉。吉败,追谥忠毅,明史不言其事,今忠毅祠犹存。子孙有留桐城守其祠墓者,遂著籍为县人。”
寄母山位于青龙村(原梅湾村)境内,北邻抱斗山,南临杨河。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破皖城,据传,横江将军鲁肃携母出征,途中母病,寄养于甑黄山西,战后归来探母,母已谢世,葬于山巅,后人称山顶为“望母岭”,此山为“寄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