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期,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孔城老街不仅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其规模也是首屈一指。孔城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显要,三国时东吴属地。传说吕蒙曾筑垒于此,故《桐旧集
戴名世墓位于孔城镇清水塘村南山岗,墓地面积120平方米,墓前设三级拜台,石砌墓圹,高约1.5米,墓冢为片石垒砌,冢前竖碑,文曰“戴名世之墓”。坟圹四周松柏环绕。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戴名世(1653—1713),字田友,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潜心史学研究、散文创作。著有《南山集》。是桐城派的重要奠基者。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因《南山集》获罪入狱。五十二年(1713)二月,处死,时年61岁。此案株连数百人,是为清代著名-——南山集案。
戴名世故里,位于“十八里长岗”西北1公里的孔城镇清水村。坐东朝西,面积4662平方米。村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名“清水塘”。名世获罪后,家人及族人投塘自尽,后称“鬼塘”。村东、南、西环农田,北为荒丘。村外绿树环合,村内屋瓦接堞,幽雅怡人。据《戴氏宗谱》载,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迁居于此,翰墨传家,以“以笔代耕,以砚代田”,故名砚庄。戴名世出生于此,度过大半辈生涯,曾写《砚庄记》一文叙其事。戴名世故居,在村庄北面,原有房屋两进,前后各五开间,两侧筑墙相连,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1711)名世入狱后,房屋拆毁,基场尚存。 戴名世20岁授街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级试,二十六年,以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
桐乡书院旧址桐乡书院旧址位于孔城镇孔城老街。现存朝阳楼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乡书院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分朝阳楼、濑芳精舍、讲堂、内堂、后堂、课堂、仓房、帐房等部分,另辟有“旷怀园”。书院大门两边,有浮雕石鼓及石狮,门上嵌戴均衡书“桐乡书院”石匾额。书院现存的朝阳楼为东西朝向,砖木结构,两坡顶,上下各三开间,楼层木坊,饰花卉木雕,东西走廊设木栏杆,典雅大方。
戴钧衡墓,位于县城东9公里,今红庙乡红庙村丁家冲东南侧小塘边。前后皆立碑,前碑楷书分两行阴刻:“大清举人戴君存庄之墓”,为曾国藩所题。1985年县人民政府公布此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红庙乡红庙村丁家冲,面积6.6万平方米,剖面文化层厚1至2米。遗址表层现出灰坑、红烧土多处。采集遗物有石 、箭簇、单孔石矛头,以及鼎足、鬲足和陶片。1983年县人民政府公布此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