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安徽省 > 安庆市 > 迎江区 > 新洲乡 > 南木村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概况

[移动版]

南木村位于新洲乡的南大门,下辖1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148人,其中:农业人口1880人;非农人口268人。劳动力1214人,其中:男性641人;女性573人。占地面积4590亩,其中:耕地面积2200亩。以棉、油传统农业种植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一、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我村现有党员数75名,经2006年乡党委批复成立党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综合支部51名党员;新农支部24名党员;流出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2名,申请入党4名。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

1、交通便利。南木码头通往集镇和小沙包码头铺设了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覆盖全村,出行安全、便捷。

2、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本村由圩内和圩外两大部分组成,圩内为居民生产生活区,圩外主要是滩涂水域,以种植速生意杨为主,风景秀丽。生态环境绝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和野生鸟类繁殖,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和市级巾帼生态家园。

3、农业生产条件好。全村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基础雄厚。连续实施了三期农发项目,进行了土地整理、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荫、旱能抗、涝能排的新景象。事关新洲乡和南木村人民安危和全乡今后发展大计的重大工程——安庆段南木崩岸整治工程于2011年5月全面完工。

4、农民生活条件好。通过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信息网络宽带、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投入使用,卫生厕所基本普及,自来水入户率98%。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订单农业快速发展。本村已与省安粮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出口订单蔬菜种植,目前订单农业蔬菜已达到1000余亩,亩均增收600多元;与市外贸安粮公司每年签订出口日本的富士青菜薹约350亩、荷仁豆约400亩、与鑫隆园公司签订甜玉米约150亩的订单。为规范订单农业发展,在2006年率先成立了“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新农种植专业经济协会”,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入了发展快车道。

6、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党总支书记素质高、能力强,连续两任书记均被评为省劳模。两委成员勤俭务实创新、团结和谐进取,想干事能成事,在村民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7、民风纯朴、村风文明。南木人勤劳、热情、好客,集体、大局观念强。在土地整理、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及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顾全大局、舍弃个人利益的感人情景。

三、经济发展情况:

1、林业发展情况:林业经济收入是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崩岸倒塌,我村眉毛洲林场面积只剩下600余亩,成材林约50亩,意杨树约600棵。更新造林约100余亩,2000棵。

在我村眉毛洲崩岸倒塌的原址长出了一块新生洲,自1995年开始我村便在新生洲上栽植柳树、芦柴,使新生洲不断长高、扩大。自2002年开始每年投入10余万元组织村内群众规划栽植意杨树,至今已造林5000余亩。

2、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改变单一的“油菜+棉花”种植模式,真正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2003年开始我村积极主动外出考察、 调研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2005年开始至今与市外贸安粮公司每年签订出口日本的富士青菜薹约350亩、荷仁豆约400亩、青刀豆约150亩的订单。每年为我村农民增加收入63余万元。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本村特色农产品

在巩固、扩大现有订单农业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本村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力争每个季度都有一种特色农产品上市。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和标准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围绕特色农产品形成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改变传统棉、油种植结构。

2、依托生态特色,逐步发展乡村旅游业

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特色,进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尝试:第一,结合全民健身项目和乡政府的水利工程项目以及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中提出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政策,打造从南木码头到新增洲的沿江观光风景长廊和娱乐休闲产业;第二,结合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中“改造修复精养鱼塘100万亩”的计划,争取项目资金改造紧邻码头附近圩内面积30亩的当家塘,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第三,结合安徽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中“每年新增50万亩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计划,在当家塘附近发展30亩左右的种植、采摘园,在新增洲发展野生藜蒿和水芹种植,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样,以南木码头为中心,在其左右两边形成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娱乐片区。

3、申请项目、吸引外来投资,为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筹集资金

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村本来就存在发展资金严重短缺问题。为此,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项目申报争取财政资金,一手抓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