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名叫故乡,我们总是想起它,点点甜蜜,淡淡忧伤。故乡有街,有桥,还有树……他们都有一个或几个名字。名字里有些故事,蕴藏在渐逝的记忆里,留存在城市发展的屐痕中。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青石瓦、石板桥不见了。“每年可能有一些地名消失”,市地名办主任陈克其说。
老地名传承着历史,承载着文化。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谢松炎提出一项提案,呼吁做好市区历史地名的传承工作。
与此同时,湖湘文化志愿者们也在奔走呼吁,“用老地名留住城市记忆。”
株洲很多地方,曾以“山”、“塘”命名
1958年,年仅18岁的陈瑛来到株洲,他发现从老火车站到建宁港,一条仅1公里长的路,却有堤升街、结谷街、栗树街、建宁街4条街。“如今,只剩下建宁街了。结谷街、栗树街分别以结谷门、栗树小学传承下来,而堤升街再也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陈瑛记得,火车站附近的合泰地区,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片农田,名叫“石子头”。后来城市招商引资,一广东商人收购了这块地搞开发,取名“合泰”。
株洲附近多山、多塘,许多地方以塘、山、树、桥、港等来命名。如荷叶塘、上月塘、砂子塘、月形山、斗笠山、九郎山等。但城市在嬗变,塘被填,山被开,路被挖,一些地方完全改变模样,许多老地名走进了记忆的深处。
陈瑛印象深刻的是,芦淞区的月形山,原本是一座数百米长的小山,因其形状而得名。原址位于株洲四桥河东桥头至一水厂一带,与庆云山相邻。如今,这座小山被分成几段,路是通了,居民生活也方便了,但“弯月”消失。
取而代之的新地名。“新地名用企业冠名,这在90年代很流行,但现在基本上不采纳了。如果,企业倒闭了,这个地名也就没什么价值。”市地名办主任李曙称,“不过,现在许多地名会以楼盘来命名,也是为了方便市民生活。”
陈克其称,“虽未具体统计,但不少老地名已消失,是不争的事实。”
老地名是城市的“活化石”
湖湘文化志愿者彭水明,从事株洲地名考究多年。他说,“老地名是城市的历史符号。追寻老地名,就是在开启城市记忆的钥匙。”
以天元区为例。天元区的名字取自“天台山”和“园艺场”(元和园的谐音)。
园艺场原本是湘潭县第一农场,1953年10月划归株洲。1958年时,经过2次区划扩大,其面积由1平方公里增至28平方公里。
据《株洲市郊区志》记录,园艺场被分成9个工区。沿湘江河自北向南有东湖、莲花、大坪、渡口、张家园和徐家冲6个工区,以蔬菜种植为主,附带种些水稻和水果;内有新塘、天台和隆兴3个工区,主要种植水稻,兼种蔬菜和水果。
1992年,政府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园艺场从郊区撤出,改造成为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自此,田园牧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喧嚣的人群。
这些故事,都被收入到彭水明主编的《株洲新区特色地名考录》。皇伞冲、永安桥、金鸡洲、皂角树……这本书,记载了株洲人鲜知的特色地名。
“很多历史和文化,就浓缩在老地名里。老地名的消失,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断裂。”彭水明说。
用老地名命名学校、街区
怎样传承老地名?
政协委员谢松炎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在包含地名的出版物(如地图),一定要标注历史地名。让游客借此了解株洲的历史、文化。第二, 公交车停靠站点应优先使用历史地名。
湖湘文化志愿者们也发出倡议:“用老地名留住株洲的记忆”。他们认为,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可以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去年,彭水明向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建言,将诗人杜甫曾到过的凿石浦,融入到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中。这一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
李曙称,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会以一些特色老地名来命名学校、道路以及社区,让市民更加了解这个地方的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这些特色老地名,你可能不知道
陆军码头
今韶山东路至耀华、天元大桥位置。
“陆军码头”的由来,与1917年在此兴建过“湖南陆军机械厂”有关。辛亥革命后,湖南军队曾在原天台、莲花、大坪、渡口、张家园等工区,征购数百亩土地,筹建陆军机械厂。
皇伞冲
位于天台山脚下,今神农塔、传媒大厦和湖南工业大学一线。
相传吕洞宾仙游至此,民谚云:头顶天台岭,脚踏两潲基(韶溪港、枫溪港),谁葬其中,呆呆穿朝衣。此乃皇家风水宝地,意指皇恩庇佑的山冲。
宰相屋场
于天元区群丰镇白莲村,为一汪终年不息的涌泉,其源头至今没人知晓。相传,雷打石镇下游不远处,有个名叫“大石围”的地方,江底与一条地下河相通。这条河向西潜流,在白莲村有一股水涌出地面。
于今联宇电气(科技园)前、天元交警大队东侧。
相传,公元1380年,著名药物学家陶宏景从长江郡之霞山迁至株洲隐居。萧衍即位后,曾到他隐居处询问国家大事,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凿石浦
于湘江边上的一条古街,名为凿石浦半边街,曾是商埠。
公元627年,凿石浦建有庆霞寺。公元769年,“诗圣”杜甫乘船路过凿石浦,被其秀丽风景深深吸引,便夜宿庆霞寺,并作诗《宿凿石浦》留世。
金鸡洲
位于天元区栗雨社区靠湘江边一带。
相传,曾经有一位以打草鞋为生的老爹,清晨挑着草鞋担子经过一片沙滩,发现沙滩上冒出了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一个洞。他伸手往洞里一掏,竟掏出了半升大米。见周围没人,他赶紧把米拿回了家。第二天,第三天……每天洞里都装有半升米,都被老人掏回了家。
老爹想:如果我把洞挖大点,那米不就多了吗?于是,他偷偷把洞凿大了。次日,再次去掏米,却发现一粒米都没有。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他,那洞里面的米,是神仙用来喂金鸡的。
于是,此地被当地人称“金鸡洲”。
(摘自《株洲新区特色地名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