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长乐区 > 吴航街道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吴航街道概况

[移动版]

●名称来历

“吴航”,简称“航”。据史书记载:春秋和三国时,吴王夫差、东吴孙皓曾在此吞并造船、开辟航运,故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地处闽江南岸,东与鹤上镇相连接,西南北三面与航城街道接壤,是市委、市政府驻地,街道办事处驻东鹤路1号,电话区号0591,邮政编码350299,距省会福州33千米。

●政区沿革

“吴航”即是长乐的别称,唐武德六年(623),都督王义童从闽县中分立置县时,叫新宁县,县衙建置于敦素里平川(今古槐镇井南村)。不久,取“地名长乐,居者安之”之意,改称长乐。唐上元元年(760)移至吴航头。吴航街道于1956年成立,原名城关镇,于1982年9月改名为吴航镇,2003年10月撤镇改街道。

●政区划分

辖东关、十洋、洋锦、西关、胜德、三峰、航兴、航华、西滨、景美10个社区居委会,有东关、十洋、西关3个行政村,共有192个居民小组、48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6.33万人,常住人口5.51万人,流动人口8237人。辖区总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443.9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长乐东北隅,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有长乐最高峰大埔尾,海拔646.3米。

●气候

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19.3℃,大于或等于10℃,积温6375.6℃,年实际日照时数1837.6小时,无霜期333天。年降水量1382.3毫米,5~6月占24%~34%,7~9月占29%~42%。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以风、涝为主。风、涝灾害多由台风引起,每年夏季台风登陆,带来暴雨,风、涝灾多同时发生。

经济概况

●工业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有职工近千人,工业总产值3.21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主要有三和制衣、艺根玻璃、恒华塑胶、鸽王塑胶、华精密、超大绿肥等,其中三和制衣2006年被评为为“福州市知名商标”,艺根玻璃于2005年被福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评为“诚信单位”、2008年12月被评为“福州市知名商标”、2010年10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两项殊荣,成为福建省装饰玻璃行业首家省级认定企业,公司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商贸业

吴航自古商贸业发达,至明朝中叶便已形成“五第、十八里、十三街、十四境、二十巷、十六桥”的格局。2013年末,共有各类企业、商铺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酒店业、大型零售业等商业业态发展迅猛,有昆仑大酒店、锦东大酒店、德福大酒店等本土酒店,另有百胜餐饮、永辉超市连锁等相继落户境内。三个村集体投资建设的商务大楼均已动工或即将投入使用,胜利路商业街、河下街市场等老商业圈提升改造工作即将结束,街道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3年,全街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8.5亿元,比增17.5%。

●财政金融

2013年,全街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51700万元,完成年目标数50623万元的102.13%,同比增长26%。其中,地税预计完成38600万元,完成年目标数38500万元的100.26%,同比增长24%;国税预计完成13100万元,完成年目标数12123万元的108.06%,同比增长33%。

社会发展

●教育

辖区内有普通高中2所,为长乐一中、长乐高级中学,其中长乐一中为省一级达标学校、省重点中学;初中2所,为朝阳中学、吴航中学;小学4所,为长乐师范附属小学、实验小学、吴航中心小学、鳌峰小学;另有长乐特殊教育学校,担负着全市残疾儿童的教育任务。

●医疗卫生

主要医疗机构有:长乐市医院,原名圣教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长乐市妇幼保健院,是长乐市唯一集保健与临床于一体的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市总人口2/3以上的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长乐市中医院,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二级甲等中医院”和省卫生厅授予“福建省县级示范中医院”,2001年被长乐市政府确定为“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长乐中山妇科医院,是长乐市首家专业妇科医院,是市卫生局直属的医疗机构,市医保定点单位,全国品牌连锁妇科医院。

●社会保障

街道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筹资500万元,建立了长乐市慈善总会吴航分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2013年,街道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共有11630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89户,356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1人;全年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2户,发放慰问金10.1万元;三个农业村的所有村民都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0岁以上老人还能定期享受到村集体补助。

名胜旅游

●风景点

三峰寺塔位于塔坪山顶。又名“圣寿宝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旁边郑和史迹陈列馆内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载了郑和七下西洋史迹,每年观光者如潮,游客数量可达数十万。

东溪精舍位于六平山。原为曹氏六平书室,此处层岩叠翠,涧深泉湍,是古时长乐培育人才圣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知县王遵道改六平书室为“东溪精舍”,礼聘江田陈洵仁讲学,泮生吴实、马铎、林应、高淮、周瑶、李骐、谢复进、高沂、林山乔、陈全10人,数年间相继掇巍科,邑之文风为之大振。

城隍庙位于市政府背面。始建于宋元祐年间,明初迁于城外,明中期复迁回原址,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朝,历代重修达19次,2004年,进行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修缮,重修后的庙宇保留明、清的建筑风貌:正殿三进及后座,前有大埕、戏台,中有天井,中座七楹三间,前后座各三楹三间。庙宇正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8平方米,不包括尚未重修的后座,观音殿、熊公祠,土地祠及偏殿。规模之大、结构之精巧为福建省之冠。

重大事件

郑和下西洋。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六年(1431),郑和奉命统领舟师三万余人七次下西洋,前后二十八年,累次驻泊吴航太平港,等待季风之时,采购货物,招募水手、补充粮食淡水。郑和率领庞大的舟师穿越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涉沧溟十万余里,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开辟新航线早数十年。这是人类征服海洋的空前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