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1962年在其家乡南安市石井镇郑氏小宗祠建“郑成功纪念馆”,1981年在鳌峰山建新馆,馆内陈列郑成功头发、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郑成功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前展厅表现了纪念馆的中心主题,有郑成功全身立像,“郑成功大事年表”、“郑成功传”及郑成功“复台”、“北伐”诗篇,以及“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和“台湾人民热烈欢迎国姓爷郑成功”的彩色画像。中展厅陈列三方面内容,一为“文韬武略、少年英俊”,二为“北伐抗清,威震东南”,三为“收复台湾、建设宝岛”。后展厅陈列的内容是“丰功伟绩,流芳千古”,有从郑成功陵墓出土的珍贵文物,稀世瑰宝,还有大量的古典籍史料以及众多名人书画家所题绘
奎霞建筑群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年代为清至现代。简介:由奎霞林氏族人于清末、民国、建国初期先后在家乡建造上百座的闽南传统建筑和南洋风格建筑。建筑大多沿东西走向的奎霞古街两侧错落排列,形成了古村落的街巷交通体系。现保存较好的清末建筑有林氏宗祠、林文质故居、代庵大厝、四祧大厝、远胜大厝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木构筑,单进两落三开间或单进两落五开间,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现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有应源楼、绍东楼、泉胜楼、蔚萱楼、春晖楼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大多为二层或三层楼房,红砖或水泥或者砖混结合外立面,水泥廊柱,三角形山尖,平顶。建国初期建造较为典型建筑有江星楼、怡安居、柳姑楼等3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多为二层楼房,平面
延平郡王祠位于南安市石井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令迁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南安郑氏祖茔,并建祠祀之。祠坐西南面东北,前临海,后靠鳌石山,沿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照壁、山门、大殿,边有附属建筑,门前置旗杆石。大殿面阔3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形屋脊。殿中悬“三世五爵”、“威风雄烈”等匾额,柱镌历朝题赞楹联,中有康熙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对,文曰:“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二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民国16年(1927年)重建,1949年被国民党飞机炸坏,1987年重修。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平郡王祠位于南安市石井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令迁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南安郑氏祖茔,并建祠祀之。祠坐西南面东北,前临海,后靠鳌石山,沿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照壁、山门、大殿,边有附属建筑,门前置旗杆石。大殿面阔3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形屋脊。殿中悬“三世五爵”、“威风雄烈”等匾额,柱镌历朝题赞楹联,中有康熙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对,文曰:“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二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民国16年(1927年)重建,1949年被国民党飞机炸坏,1987年重修。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人。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井许氏祖墓位于石井镇石井社区,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由“石井许始祖五代仝茔”和“溪边六使许公之墓”组成,是石井许氏始祖一世至十世先祖墓葬,占地面积共约970平方米。墓皆坐东南向西北,墓碑高114厘米、宽92.5厘米、厚14厘米。一块阴刻“石井许始祖五代仝茔”;一块阴刻“溪边六使许公之墓”,并有高100厘米、宽300厘米的墓亭。2020年1月21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向外延伸至挡土墙。
石井郑运锦墓位于石井镇杨子山,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墓坐西南向东北,糖水灰夯筑,墓碑、墓桌、墓埕、狮对、石柱保存较好,花岗岩墓碑阴刻“石井诰赠中宪大夫朴居郑公茔域”。郑运锦(1689—1765),字尚实,号朴居,南安石井人,台湾富商。因其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荫及三代,其府第称“中宪第”。2020年1月21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石井郑西庭墓位于石井镇苏内村九仔寮山,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墓坐西南朝东北,糖水灰夯筑。花岗石碑上镌刻“皇明西庭郑公墓”,碑高196厘米,宽162厘米,厚25厘米。郑西庭,五虎门副总兵,诰赠镇国将军,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曾祖父。2020年1月21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