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田村位于上杭县太拔镇,村落自然环境优越,属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古民居沿儒溪两岸,错落有致。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杭城第一古村落,为最精美的客家古民居、最古朴的梦里老家、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最美丽的朦胧诗发祥地。旅游名片1)七百年古村庄,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李火德胞兄李木德后裔四九郎公由漳平回迁至院田,成为木德公在客家的代表,并由此向世界各地播迁。历经七百年风雨沧桑,院田成为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其地位与李氏大宗祠所在地官田一样重要。村里的原有一座李氏大宗祠,其格局与官田李氏大宗祠相当,且更加精美,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木德公后裔纷纷前来祭祖。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某种原因拆除后,才香火渐弱。但不管如何,改变不了院田七百年的厚重历史,改变不
院田李氏民居(奠攸居、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气遥临)位于太拔镇院田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院田古民居位于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儒溪河畔,所在地院田村自元延佑三年(1316),李木德后裔四九郎由漳平迁至院田开基以来历经了七百年的风雨沧桑,成为李木德后裔在客家繁衍的代表、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村庄群山环抱,溪流串村而过,建筑沿溪而建,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儒溪两岸错落有致保留着20多座清代古民居,其中以“奠攸居”、“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气遥临”等4座古民居最具特色,保存较为完好。以清代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既有“九厅十八天井,穿心走马楼”的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建筑。为我省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客家民居中的一
院田古建筑群位于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年代为清。简介:由“奠攸居”“生气盘郁”“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气遥临”“凌霄阁”共六处建筑组成。“奠攸居”“生气盘郁”“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气遥临”主要以清代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临水而建,建筑布局大多为二进三落三开间左右带护厝,门楼一般开在主厝两侧,中轴线上依次为院墙、院坪、门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及后楼组成。门厅一般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中厅和后楼均面阔三间,山墙搁檩,悬山顶,后楼多为两层砖木结构,且二层设木环廊,歇山顶。“凌霄阁”又名“八角楼”,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坐西南朝东北,楼阁式,土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楼阁七层高20.
大地天后宫位于上杭县太拔镇大地村圳头东侧,始建于明代,经多次维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穿斗抬梁,飞檐翅角葫芦顶,主座上下两厅一天井,天井三面带回廊,两侧有厢房,上厅进深三柱,面阔三间,立有神龛,并供妈祖等五位佛像,右侧为附属文物通明宫,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
院田凌霄阁位于太拔镇院田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凌霄阁”又名“八角楼”,位于院田村村口儒溪岸边,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坐西南朝东北,空筒楼阁式,土木结构,抬梁木构架,楼阁高七层,呈八角形,层层上收,塔顶为八角攒尖葫芦宝顶,阁高20.4米,底层边长3米。阁二层有回廊栏杆环绕。楼阁的外墙至今还留有清代文人墨宝,有赋诗描绘院田春、夏、秋、冬四景。阁内有木梯可通至三层,每层四面皆开木制洞窗,圆柱顶立,木板为屏,斗拱承托出檐。楼阁具有浓郁地方古建筑特色。院田凌霄阁为上杭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侧外延25米至儒溪东岸,南侧外延35米至儒溪南岸,西外延25米至西侧村路,北侧外延22米至太保庙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米为建设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