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顶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在九仙溪源头、秀丽的凤冠山下,距县城43公里。东与凤山村接壤,西与德化县交界,北连德化县、凤山村,南邻广桥、前洋村,距乡政府12.5公里。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12多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218多人,296多户,辖7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使凤顶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村风村貌也焕然一新了,新时期的新型农民正向我们走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凤顶村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5℃—17℃,且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87%,瑰丽多彩,奇花异卉遍布其中,自然野趣突出,林海翠绿,清溪漫流,是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的天然博物馆。据统计,共有内圆外方的“四角竹”等野生动物1200多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这里既有国家级文物保护无尘塔、凤冠塔影唐代九座寺,是南少林、红花会发祥地。又有“武夷山”之称十八股头景物及形态各异的石像群。不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避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历史人文】九座寺是智广祖师(807—886)亦谥正觉禅师,俗家姓陈名智广,于唐咸六年(865)所建,位于凤山九座山东麓。因九座山山形同凤凰来仪,寺建在雄凤顶冠,故名凤顶。其寺院规模宏阔而富丽堂皇,纵横名三,九座相连,合称凤顶九座寺。唐咸通十年(869),智广奉诏进长安参加全国法门寺迎佛骨大典,懿宗皇帝御封凤顶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院禅寺”,并钦命智广为该寺方丈。唐乾宁二年(895)敕赐塔额。宋元六年(1091)哲宗加封智广祥师“慈应”。宋崇宁中(1102—1106)徽宗再赐僧智广塔额,敕书“无尘”二字。宋时,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到这里赏景,并手书懿宗赐匾“太平院”三字。宋代,仙游佛教兴盛,有“江南佛国”之称,这跟智广禅师的功绩分不开。智广祖师且致力于招收徒弟,传授武功。他把嵩山少林寺所学到的本领全授给弟子,他要求弟子文武双修,传授临济正宗,鼎盛时达五百余众。从此凤顶九座寺成为名闻遐迩的禅武大丛林。以后历代名师辈出,尤其以少林武术之功夫,对社会影响极大,成为八闽传授武术的源头之一。清末监察御史江春霖也为该寺撰写业产山林和田地碑文,石刻今犹在。此外,还有余象、王迈、林彖、徐师仁等名人题诗。南宋龙图阁陈宓诗云:想像精蓝九叠前,青鞋今浔踏云烟。霜边涧水多成玉,岭上人家半是仙。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可怜倚马不民归,客有底溪未了缘。
【建筑景观】“无尘塔”,是福建省罕见的晚唐石塔珍品,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三层、八角形、空心、石结构。塔上的“无尘”二字是北宋崇宁中勒书。无尘塔高14.22米,直径6.45米。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塔柱八根,为瓜棱式造形,雕工祖中有细。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特别是各层下为叠涩,上绕栏杆,其建筑风格均是唐代遗规。塔内有螺旋形石级盘旋而上。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南设窗,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直至塔顶均为空心结构,仅有螺旋式石级以登,俯视塔底,令人心寒。底层塔门,雕有护塔将军像,二层塔门刻有绍闪丙寅僧家藏衣等字样。这是省内罕见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现为国家级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物产经济】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毛竹。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反季节蔬菜、草山养羊、名优水果等特色产业,出产的巴西菇(姬松茸)冠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