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龙岩市 > 永定区 > 湖坑镇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于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2011年8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

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洪坑土楼群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距县城45公里。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坑溪自北而南贯穿全村,两面群山耸立,树木葱茏,溪流两岸地势狭长。123座土楼沿溪而建

南溪土楼群

南溪土楼群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而最为游客津津乐道的,当属振福楼,振福楼——秀丽端庄,被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她与振成楼一样,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建筑,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土楼,按八卦布局设计建造。风景十分秀丽。南溪,是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境内的一条小溪。从湖坑镇逆流而上,穿过下南溪、新南、南中、南江和实佳等村落,登上蛟塘自然村的一座山包,放眼眺望,只见悠悠南溪穿过狭长山谷,溪流潺潺,青山如黛,梯田层叠。南溪河两岸,100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椭圆的、前圆后方的等等形态各异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镶嵌于梯田山谷间、弯曲溪岸上,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龙,蜿蜒十几公里,蔚为壮观。当地人推荐

振成楼

振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楼内按中国传统《易经》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通。每层2个厅、44个

振福楼

振福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民国二年(1913年)由经营条丝烟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楼一样,是20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艺木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该楼依山傍水,西侧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该楼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筑组成。外环高3层,直径43.5米,土木结构,以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格局建造,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外环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为粮仓,三层为卧室。底层内通廊以鹅卵石铺面,间内以青砖铺面;二、三层全部以青砖铺面。东西两边各设一道楼梯,两梯对称。后厅位于北面,与楼门祖堂同在中轴线上,厅内

衍香楼

衍香楼坐落在永定县东南部的湖坑镇新南村,南溪与奥杳溪的汇流处。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圆形土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约4300平方米。主楼圆形,高4层,直径40米,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外墙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厚1.5米,四层厚0.7米。每层34开间,底层设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不开窗,设粮仓,三、四层为卧室。二层以上每层的廊檐下设木构小储藏室。主楼后厅为豁口厅,较宽敞,供奉神座,前为小天井,与前面和两边的廊道围合成一个院落,与楼门厅、楼中间的祖堂同在中轴线上。后厅两侧各有一砖砌拱门,与主楼内通廊连接。后厅前向左右两边柱子上的楹联:“不因富贵求佳地,但愿子孙做好人。祖堂位于楼中间,单层

奎聚楼

奎聚楼坐落在洪坑村西北部,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坐北朝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三堂两落。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大厅(祖堂前厅)、祖堂,两侧为横楼。主楼方形,土木结构,面阔33米,进深31米,底层墙厚1.5米,内通廊式,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前半部分高3层,后半部分高4层,前低后高,落差较大。前半部分的一、二层不开窗,后半部分因靠近后山,一、二、三层不开窗,全楼只设一个大门出入。该楼前楼与后楼的屋顶都分成3段,作断檐歇山顶,两侧的横楼屋顶则作悬山迭落。主楼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两侧横楼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从底层至三层均以青砖砌筑的防火墙隔开,内通廊以砖砌拱门贯通

福裕楼

福裕楼坐落在洪坑村北部,东临洪川溪。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坐西朝东,占地约4000平方米,三堂四落府第式(五凤楼)。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门坪、内大门、门厅、前天井、中厅(祖堂)、后天井、后厅。面阔45米,进深37米,后向宽41.4米,后墙两个角分别收进1.8米,收进部分深9米。楼内共有166个房间、22个厅堂、28道楼梯、6个天井、2个侧门、2口水井、6个浴室。主体建筑即前、后楼和两侧横楼,均比普通的五凤楼高一层,更具防卫功能。后楼比中堂高一个台阶,中楼比前楼高2个台阶,前后楼为土木结构,外表以石灰抹墙,与两侧横楼连接。前楼高2层,后楼高5层半,两侧高5层。内通廊式,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后楼底层为厨房、餐厅、客

光裕楼

光裕楼坐落在洪坑村北部,福裕楼南侧,东临洪川溪。长方形土楼,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坐西朝东,占地约2500平方米。高4层,面阔41.8米,进深33.6米,共3进,以天井相隔,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每层35间,设4道楼梯,1个大“〕,后厅为祖堂。

环极楼

环极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处的位置在湖坑镇南中村,刚好在南溪土楼群的中部。取名“环极楼”,有一种说法是:北极星又称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见移,为天体众星之主。有人作诗说:“有水必趋东,无星不拱北”,意思是众星拱绕北极而旋转。环极楼,意为吉祥0之极。楼内部中心环是空旷的院落,这在永定众多圆形土楼中是绝无仅有的。在青砖砌成的圆形天井中有一个中心点,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而一旦离开了这个中心点,回声立刻消失,堪称永定土楼一绝。

如升楼

如升楼该楼坐落洪坑村北部,与福裕楼隔洪川溪相望。俗称米升楼,因规模形状如同旧时民间计量大米、谷子的竹制器皿(俗称米升),故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建,林氏民居。坐东朝西,单环,土木结构,高3层,直径23米。每层16开间,内通廊式。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不开窗,设粮仓,三层为卧室。全楼只设一门,楼门、门厅与后厅(祖堂)同在中轴线上。楼内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地址: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北部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里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官方网站:http://www.fjtl.gov.cn/index.htm开放时间:7:00-19:3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土楼

福兴楼

福兴楼坐落在洪坑村中部,振成楼西北侧。长方形土楼,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坐北朝南,占地约800平方米。高3层,面阔7间,进深4I,f,中为天井,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设两道楼梯,1个门,内有1口水井。后厅为祖堂。

庆成楼

庆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东南部,振成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正方形土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约1100平方米。高3层,面阔7间,进深6间,中为天井,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设4道楼梯,1个大门,1口水井,后厅为祖堂。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