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洋尾寨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含旧寨和新寨),地处永泰与闽清交界,是未通公路前大洋往盘谷、红星和闽清的必经-之路。洋尾寨是大洋游击队驻地,也是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第4中队与第6中队、大洋游击队在大洋开展筹粮支前迎-接人民解放军的驻地,又是解放战争时期截击国民党第96军残部的战斗地点之一。1947年,在新寨居住的开明绅士鄢守松与吴盛端接头,参加了革命,负责西区一带地下工作活动。同年,邵瑞琛经-人介绍与闽中地委(1949年2月改称闽中工委)委员饶云山接上了关系。1949年春,大洋游击队在洋尾寨成立,有大展、凤阳、麟阳、珠洋、龙门等村的进步群众150多人参加,队长邵瑞琛,副
名山室石刻,位于永泰县大洋镇棋杆村东北4公里高盖山名山室灵龟洞内,周围有峰、岩、石、台、殿、洞、室、潭、池、泉等众多景观,相传为汉代徐登、赵炳学道飞升处。唐文德元年(888年)始建,五代唐天成年间(926~936年)赐额名山室。1926年重建殿堂、楼阁。石窟造像浅浮雕在灵龟洞北侧岩面上,高约2米,宽10余米,分宋、元两期。宋雕残存“华严三圣”像的大象头部及象鼻等。元代雕刻当是凿在“华严三圣”像磨损之后,有“萨埵那太子舍生饲虎”、“太子宣言”、“鹿野苑说法”、“天人赞鹤”、“石佛浮江”等佛教故事系列造像及佛龛、石柱、石香炉、须弥座等。其中尤以一说是元代民间信奉的“白莲菜”莲社七祖造像较为罕见。整体构图较为散乱,雕凿刀法稚拙肤浅,造型简
余氏宗祠位于大洋镇宵洋村宵洋小学左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坐西北朝东南,面积400多平方米。是闽台两岸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余潜士的祖祠,外埕围墙有完整的石墙帽,为我县古建筑所仅见。宗祠建筑布局合理,保留明代主座。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大厅上悬有民国三十四年孔祥熙授予余潜士后裔余能通“运思专一”匾,余能通后与其兄在大陆解放前夕一道移居台湾。余潜士的后裔余道仁,是我县著名的古建筑设计与建造大师,曾变卖田产资助游击队,后以“能工巧匠”载入《永泰县建设志》。其保护范围:东至湾里,西至宵洋小学,南至田,北至后山。
麟瑞阁位于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年代为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光绪年间(1874—1908)重建。六角五层楼阁建筑,坐东朝西,底层通面阔16米,通进深20.24米,从一层地面至葫芦刹顶总高19.2米。一层前部设小庭院,前院墙开院门。六角双套筒式楼体,穿斗式木结构,套筒之间设有木楼梯以供上下。为当地主祀文运的风水塔,从一层至五层分别祭祀土地正神、卢公、孔子、文昌、魁星等。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土厝位于大洋镇漈尾村,原名“老禄庄”,因大厅的八根大柱乃土筑而成,又名“土厝”。土木结构,清代上半叶建筑风格,在建筑学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07年4月,土厝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阳沟外墙,西至阳沟外墙,南至本厝花台,北至门前大路。
宝善庄大洋镇宵洋村玉坪33号。余悠贤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起建,占地面积约1486平方米,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封闭式长方形双层土木结构,由下落门楼、上落八扇厝以及书院、天井、过水、横楼等组成,共有108个房间。建筑右侧方种植有十多棵风水树,以遮挡出水口。左侧丙方位处开有水井一口,一年四季水源充沛,清澈见底,至今仍在饮用。正座厅堂房梁为四梁扛井式设计,高大宏伟,雕梁画栋。斗拱雀替、窗花格扇、木刻围屏等装饰设计精巧美观,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中被毁。民国末年,西区惯匪檀臻率徒前来洗劫,并于高墙外纵火,导致宝善庄部分院落烧毁,至今遗留火烧痕迹。同治乙丑年余义道考取武秀才,原有“武魁”牌匾悬于厅堂。2014年,余氏后裔集资50
昇平庄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39号。又称“洋尾新寨”,建成于清嘉庆(约1805—1815年之间)年间,建寨者系麟阳鄢氏十五世祖鄢光椿。光椿为旧寨主人鄢宗尹之孙。昇平庄盖好后,其祖父搬进新寨与子孙同住,因此,后人就把早盖的荣寿庄称为旧寨,后盖的昇平庄则称为新寨。昇平庄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建筑面积7384平方米。上下四进落,大小房间共计365间。庄寨为土木结构,外墙石砌基础,石墙之上,优质粘土垒打成厚约1米左右的土墙,土墙内遍布抢眼,墙内跑马道环绕一周。昇平庄寨主鄢光椿,于清乾隆戊申科(1788年)考中举人,长期待缺在家,后吏部要他出缺湖北当知县。时因父母年迈不能远行,申请辞官,未获准。吏部屡催而坚辞,实情上报朝廷,乾隆帝被其真诚的孝
荣寿庄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39号。又称“洋尾旧寨”。洋尾寨分为旧寨与新寨。旧寨在西,为麟阳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于清乾隆乙己(1785年)所建,取名“荣寿庄”。荣寿庄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占地面积2894平方米,建筑面积4820平方米,共有260多房间。寨门口大埕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炯炯有神的双目守望前方及门埕前一百多级石阶自下而上的一切动静。大厅上方原悬挂有“文魁”、“武魁”、“七叶衍庆”等十多面匾额,这些牌匾于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1949年,闽中游击队第四游击中队100多号游击队员,在中队长高飞带领下,驻扎在这里,依山而据,守卫着驻扎在新寨中的游击司令部,直至永泰解放,游击队才从此处撤离。多年来,寨堡内已无人居住,年久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