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宁德市 > 周宁县 > 狮城镇 > 坂头村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狮城镇坂头村概况

[移动版]

坂头村原属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六都。民国24年(1935年)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处。民国29年(1940年)隶周墩镇虎坂保,民国34年(1945年)8月隶狮城镇。1950年4月隶坂头乡。1956年3月隶龙安乡。1958年9月,成立坂头大队,隶端源公社,1960年改隶县农场,1962年改隶城关镇。1966年8月,虎冈、下新盾2大队并入。1980年9月,隶城郊公社,下新盾、虎冈分出设大队。1984年6月,撤销大队管委会设村委会,隶狮城镇。2009年,辖坂头、下炉、溪北、下坂、石马潭5个自然村,全村共455户,1891人,设12个村民小组。

坂头村地处城西东洋溪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曾有“狮城粮仓”之美称。土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水田680亩,园地340亩,山地6800亩。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民房大部分拆旧建新,75%的农村家庭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洋楼。1998年就实现“五通”目标,达到了省“小康村”要求。近年来超大集团反季节蔬菜种植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标准件厂近年先后落产坂头。2009年,村财收入达6万多元,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

坂头村的传统工业铸造铁锅,久传盛名,铸造业名师众多。改革开放后,坂头村一批有着传统铸造技术的人才走出山门,到全国各地创办铸造厂,业绩辉煌。坂头村在外非公经济发达,据统计,目前坂头村在福建、广东、广西、上海、浙江等地经商办企业的人总达600多人,公司130多家,年纯收入上亿元。百万资产以上企业家80多人。

境内有元代建造的石马桥,为全县最早的石梁桥;清代建造的登贤桥,桥头有石碑三块,其中一块有“山海镇”三字苍劲有力。

坂头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坂头村西的古坂林(坂头林)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游击队十一支队建队纪念地。

坂头村李氏名人主要有:已故老红军李光田,曾随红军北上抗日立过战功;已退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防兵大队长、高级工程师、-李承午;爱国将领原-中央陆军6师少将副师长李浪声;清秀才李袒蘅(民间状师)等。 (人物方面以“生不立传”原则撰写,李承午、李浪声两位同志如果在世可以不写)

坂头村 坂头原称坂源,因地处草坂上端而得名。宋咸平年间(998一1003年),由李墩村李盛九拓居建村。位于城西北3.5公里处,海拨890米。历史上是周墩至闽北古道要冲。周寿公路穿境而过,村内有水泥路直通302省道,交通便捷。全村400多户,2450人,房屋xxxx幢。居民以李姓为主。

下炉村下炉自然村位于城西2公里东洋溪东侧,按溪流相对位置在坂头之下,又有锅炉厂,故名。由清流迁来,1710年建村。周寿线穿村而过。海拔900米。全村人口61户,285人,外来81人,房屋49幢。居民以杨姓为主。大学文化5人。村庄依路而建。耕地120亩,林地10亩。已实现“五通”,为我县老工业基地。在外经商务工有150人,创办企业4家。

石马潭村石马潭,因村后山形似马,有巨石(方言称“石潭”),故名。由永定迁来,1720年建村。位于城西1公里,周寿线穿村而过。海拔900米。全村人口119户,584人,常住476人,外来108人。居民以熊姓为主。房屋106幢。大学文化18人。村庄依路而建,耕地150亩、林地20亩。已实现“五通”,为我县老工业基地。在外经商务工有270人,创办企业6家。村内古建筑有天后宫、土地庙、石马潭古桥等。

溪北村 因位于东洋溪北岸,故名。自然村位于坂头村以西0.5公里方向,全村人口10户,44人,房屋10幢。居民以周姓为主。耕地53亩,林地1亩。已实现“五通”。

下坂村下坂,因地理位置在坂头下端,故名。位于坂头村以西0.5公里处,全村人口15户,64人,房屋15幢。居民以李姓为主。耕地73亩,林地10亩。已实现“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