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双茨科镇境域属武威县。
西晋、北朝北魏、西魏时,属宣威县。
北朝北周至隋时,属姑臧县。
唐时,属明威府。
元时,属永昌路。
明时,属镇番卫。
清时,属镇番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六区双茨科联保。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属东坝、泉山2乡。
1949年10月,设红柳墩乡(属东坝区)和双茨科乡(属泉山区)。
1953年12月,属泉山区。
1956年1月,设双茨科、红柳墩2乡。
1958年10月,双茨科、红柳墩、大滩合并为双茨科公社。
1961年12月,分为双茨科、红柳墩、大滩3公社。
1965年1月,红柳墩公社并入双茨科公社。
1983年4月,改为双茨科乡。
2015年,撤乡,设双茨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