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平凉市 > 崆峒区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历史沿革

[移动版]

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此地入秦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改属安定郡,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16)伐义渠后在崆峒境内置乌氏县,为中国最早的县之一,也是境内设置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县级区划。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分北地郡置安定郡,分陇西郡置天水郡。

安定郡置高平(今固原市),领21县。

今崆峒区境有泾阳(在崆峒区西部,治所在安国镇北油坊庄)乌氏(今平凉城十里铺附近)、月支(崆峒区东南部白水、花所与崇信县北部,治所在白水附近),崆峒区北部属朝那(固原市彭阳)。

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

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此地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领有,建制变化很大。

前秦永兴二年(358)苻坚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376年前秦灭前凉,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

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于今市境的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

隋开皇三年(584)废郡置州,平凉属原州。

大业初又废州置郡,平凉县属平凉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原州,治平高。

天宝元年(742)再改平凉郡,旋复为原州,平凉属原州。

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河湟陇右尽陷,平凉没于吐蕃。

德宗贞元四年(788)复置平凉县,旧城已被毁。

贞元七年(791)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奠定今平凉市城址。

宪宗元和四年(809)移行渭州于平凉。

广明初复陷吐蕃,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

唐末,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渭州属于岐,历后梁。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灭岐,渭州属后唐。

清太二年(935)以原平凉县的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县,属泾州,后晋天富五年(940)改属渭州。

宋代,仍为渭州治所,属泾原路,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

金代开六盘道,大定二十七年(1187)始置平凉府。

元代仍以平凉为府,辖三县,属巩昌总帅府。

潘原县并入平凉县后,平凉县仍为府治所。

自此,平凉县的辖境再未有大的变动。

明代,平凉府辖三州七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平凉县仍为府治所。

清初沿明制,属陕西布政使司。

康熙八年(1669)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仍为府,府上设道。

1912年废府,仍设道。

1913年改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道,设观察使,后改为泾原道,设道尹。

1927年改设泾原区行政长,1935年改为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平凉为道、署驻地。

建国后一直为平凉地委、行署、军分区所在地。

1949年成立平凉县,1950年设平凉市,1961年12月,原华亭县析出恢复华亭县建置。

1964年6月,撤平凉市恢复平凉县。

1983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平凉县,恢复平凉市。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国函〔2002〕46号)批准同意撤销平凉地区和县级平凉市,设立地级平凉市,原平凉市改称崆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