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泉镇,以驻地红泉村而得名,东接三塬镇、太极镇,南连杨塔乡、王台镇,西毗小岭乡、川城镇,北邻新寺、王坪乡。属典型的干旱贫困镇之一。镇政府驻红泉村,距县城约50公里。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67个合作社,1481户,7242人,其中少数民族(回族、东乡族)人口为427人,占总人口的5.9%,平均海拔为2250米左右。总土地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27141亩,人均耕地3.75亩,其中水浇地4400亩(保灌面积为4100亩)。境内沟壑纵深、植被稀少、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年降雨量为250—350毫米左右,降水多集中于七、八、九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3%。全镇三分之二的耕地,土壤中的水份主要来源于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常年发生干旱。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洋芋、豌豆、玉米、谷子、胡麻、芥子等,其中洋芋种植己实现规模化,成为支柱产业,产最高、品质好,淀粉含量在15-18%之间。小麦籽粒饱满,出粉率高,曾有“砂子沟的麦子赛玛瑙”的美称。
境内古文化丰富多彩,在砂子沟一带曾多处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境内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境内董家山村发现一处石灰石矿,该石灰石品位高、储藏量大,碳酸钙含量在95-98%之间,氧化钙含量在50—54%之间,是生产水泥和烧制石灰的最佳原材料,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境内盛产红柳,已建成红柳生产基地。红柳既可作燃料,又可进行柳条编制,还可为干旱地区提供优质种条。目前,全镇保存红柳250万丛,年产柳条350万公斤,除满足本镇种条外,远销青海、兰州和县内部分乡镇,年收入达21万余元。
二00一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为662元,大牲畜存栏2517头,羊5050只,猪2800头。农村社会总产值为1045.74万元。
红泉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真抓实干,积极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等动作大、等级高,成绩显著,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