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佛山市 > 禅城区 > 南庄镇 > 紫南村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概况

[移动版]

紫南位于紫洞圩南面,故有紫南之称,紫南西面靠北江支流,紫南的自然村分布较为分散。鱼塘面积较多,有少量禾田,在改革开放岁月,建成了经济开发区,发展陶瓷工业生产。

村中有15条自然村,人口4994人,男女大约各半,人口最多的村头村有890多人,最小的黄埔村59人。

在七十年代中期,镇建设了紫洞公路经过紫南,沿紫南又扩宽村内小路,直至可行驶汽车,从此结束了不能通汽车的历史。此后,又将几条开发区的路改为水泥路,鱼塘整治后又新建了连接东、西、南、北面的几条道路,路网四通八达,全部实现了硬底化,彻底改变了紫南的交通状况。

工农业发展情况:

紫南的工业是经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

解放后的十年中,由于体制不稳定,紫南的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农民积极性不高,分配不多。1964年初,才开始搞一些工副业生产,开始办过酿酒厂、木器厂、竹器厂等,又搞过养猪场。由于没有经验,经营不好,不久就停办了。

改革开放初期,试办焊技厂,投产后一年又因业务不足而停办,翌年起先后开办了包装带的塑料厂,生产洗发水的化工厂、电子厂等,也因没有了解市场需要,因业务不足因素而全部停业。

1981年开办了两个石场,由于适合当时建设需要,办得有点起色。

此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化工厂、制罐厂。从1989年开始,由于本地陶瓷业迅速发展,及时选地设立工业开发区,初时由于资金不足,起步维艰。1990年合资投建了玻璃马赛克厂和玻璃厂,后因企业管理不善而严重亏损,合作方不能再投入资金无法经营下去,又相继结业了。1991年与石湾人民瓷厂合资开办“恒生陶瓷厂”,后因石湾方面撤资拆股,才与梁其合股再经营,改名为“恒生釉面砖厂”办到至今。其后,1992年10月,又与梁其、潘标、罗耀和合资开办了“紫南建陶二厂”。在市场的竞争和变化中又逐步变更为村委会与梁其的合作。从1995年开始,紫南在陶瓷行业经营管理上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继而又开办了合资的“恒业陶瓷厂”。至此,陶瓷工业已成为紫南主要的产业了。

紫南的农业发展是以多种经营为主。其中进行过四个“大抓”——大抓种植棕糖蔗,大抓塘鱼产量生产,大抓发展养猪业,大抓养蚕业。其次并抓种植任务如花生以及禾田生产,以粮为纲,核定包食天数和完成上交任务。

直至1985年开始,进行农业大变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订三至五年。后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实行土地入股制,组建农业股份制的集团公司。开始,一切都在试行中,直至1998年春起才正式按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和分配方案执行。

2001年1月村委会决定用多年的工业积累,投资1700多万元,将4000多亩鱼塘,进行全面方格化整治,达到三通——通水、通电、通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耕作区。这项工程,成为南庄镇规模最大,动工最早,完成得比较好的土地优化工程,彻底改变了紫南村的整个耕作环境,得到市镇各级政府部门的好评。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解放前的紫南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尽管各村有办过初级小学,但时间很短,因各种原因而停办,村民子女只得到私塾那里求学,但读书人仍不多。

解放那年,人民政府关心儿童入学问题,派出干部,解放军宣传发动,要求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办学校。其时,沙边、澳边、村头、石邱、石陆、流滘等村陆续办起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初级小学,而且都是复式班,有教师1~2人任教,各村自筹办学经费。

1952年,政府对小学进行整顿,把沙边、村头、石邱三个村的学校合并,在格塘村办了一间格塘小学。

后石井、石陆、石邱村三间学校又进行合并,校址在石井村,当时有三名教师。

流高尚(即流滘)又办了高级小学,称为正校,只有1——4年级,高年级要到罗格小学就读。

自从进行了整顿小-动后,教师转为公办,由国家统一管理,教师工资只发大米,折合货币计算。

到1958年,紫南只有二间小学,一个耕读班,1959年的公社化期间,把这两间小学合并到紫洞小学,后来又有所变动,很不稳定。

1969年才开始建设紫南小学,虽然经济困难重重,当时大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陋就简建起了课室14间,上课的学生桌椅只用木板,凳子是用砖砌的,可见,当初建校是非常困难的。所搬运的砖块,都是靠全体师生每天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搬到工地上的。

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全校教师发展到30人,民校占1/3,全校18个班,学生人数800多人,其中办过初中班三个班,也曾办过高中班一个学期,后转入南庄中学就读。

1982年开始,进行了第三次建校。把砖木结构的旧校全部拆掉,改建为水泥钢筋结构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2848平方米,学生540人,教师31人。学校的设备不断完善,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年年有所提高。

之后,又开始新建幼儿园一间,建筑面积1132平方米。有幼师7人,厨工2人。开设三个班,共有128人,还开设学前班,有95人。

流滘分校也重新兴建,设三个班,学生160人,教师5人。流滘也建成幼儿园一间,面积为220平方米,开设两个班,幼儿55人。

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迅猛发展,紫南原有的学校和社会发展要求已很不适应,村两委在2000年5月决定投资2200多万元,兴建一所较为标准的现代化小学,占地59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教室24间,有配套功能的各种活动室、会议室、办公室等18间,50米标准游泳池,七层教师宿舍一座,其他室外活动泥地,全部按南海、佛山市等级小学标准要求建造,200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

民间传说:

紫南曾经流传着一些民间传说,尽管经历3百年之久,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地谈及。如:传说澳边村有个山岗,石岗顶上有个神仙脚印,是这个神仙从罗浮山到西樵山时,路经此地而印上的;又传说澳边村北面,很早以前有间书塾屋,有一天,突然间下沉地底而无影无踪,后来此地变成一个深潭,足有百亩之大,有15米深,后来填了不少,现在只剩下约48亩,人称这里为“澳边凼”,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至今仍是个迷;传说不知哪个朝代时,在流滘村的村口涌滘上建起了一石桥,名为“跃龙桥”。而当时有一位有权势的官吏,伪造事实,奏品皇上,说“跃龙桥”是道危桥,需要速修,并要求拨款,此官把桥款据为私有,引起众愤。

地方特产:

紫南出产的蚕茧、蚕丝曾名传远近,最兴盛时期,远销国内外。而蚕丝经加工后织成的丝织品,制成的丝绸服装,很受青睐,当时,广泛流传于市场;如今,养殖的四大家鱼,更是吃鱼生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