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广州市 > 番禺区 > 石楼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番禺莲花山

莲花山风景区位于番禺市的东郊,距离广州市区20千米。莲花山原名“石狮头”,是古代石矿场,因采石后留下来的石头似出水芙蓉(莲花)状而得名。远自西汉时期,先民们在此大规模地开采石料,形成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如莲花石、燕子岩、八仙岩、莲花岩、观音岩、飞鹰岩、南天门、神仙桥等。既是古代人民一锤一纤开凿而成,又经历两千多年的自然风化,真正是千姿百态,雄伟劲拔,一座伟大的“石雕古迹”。山上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造的被誉为“省会华表”的莲花塔和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造的莲花城等古迹,被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建成的望海观音金像,高40.88米,以120吨青铜铸成,外贴180两黄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观音像,是饮誉中外

番禺海鸥岛

广州海鸥岛位于禺区石楼镇范围内,是广州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望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体系的一个新亮点。海鸥岛面积34.61平方公里,岸线长37.96公里。岛上有沙北、沙南、江鸥、海心等4个行政村。岛北端的海鸥大桥飞架莲花山水道与岛外连接相通,一条13公里长的区级公路由北往南贯穿全岛,村村通车、通水电,基本生活设施较完善。岛内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香蕉、花卉等;养殖以四大家鱼为主,特色养殖有稻田养鱼、虾及养殖禾虫等。海鸥岛最出名的就三字:鱼虾蟹!靠海而建的大排档,卖的都是最新鲜的海鲜。大排档的主人就在你的餐桌边,放笼(撒网),足有几间屋大的渔网就直接放海中,你伸手就可以将网拉起来。如果运气好,收获的水产就用于马

莲花山古采石场

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东省番禺市东部的莲花山镇,是岭南地区的一处具有二千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番禺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视察象岗发现的南越王彩画石室墓,并到采石场考查,写下“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的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对南越王墓石材从岩性

大岭村

大岭村原名菩山村,邻近村民都爱叫大岭村为“千年古村”,因为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据了解,大岭村有陈氏开村和许氏开村两种说法。陈氏原籍江西,第三代孙遗庆公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自南雄珠玑巷迁徙至大岭开村。另有记载:大岭村的开村主为广东始兴郡皇后之父许氏,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从南雄珠玑巷逃至大岭开村繁衍。据族谱所载:小小一个大岭村竟然出了1个探花(清代),34个进士,53个举人,9品以上-有100多人,实为罕见!其中,永思堂(村民俗称花园)一门,自柳源堂二十三世孙陈仲良中了清代举人之后,其后人又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大岭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

莲花水乡(原莲花山世界名花园)

莲花水乡(原莲花山世界名花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背靠莲花山,面向狮子洋,是离都市最近的休闲度假胜地。40分钟车程即可从广州城区抵达莲花水乡。景区总投资23.9亿元,总占地面积3551.1亩。一期工程占地623亩,投资1.2亿元,2013年11月13日正式开业;二期工程将相继建造白金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标准的垂钓竞技场、国际游艇俱乐部、千年石壁奇观影院等项目。“一片天,万朵莲,锦鲤跃。生态风,绿0,花间梦。”目前,莲花水乡不仅拥有八大莲花湖、动感莲花造型——盛世莲花、四季花海、怀梦草雕园、沙滩乐园、津津采摘园、陶怡苑、爱墙、时光邮筒等主题景观,还配备以自助餐为主的嘟嘟美食街、大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同时,水上单车、儿童碰

番禺莲花塔

明番禺莲花塔原名文昌塔,位于广州市番禺莲花山。据清乾隆年间《番禺县志》载:“明时有南海庞端业生员郭等冒认税山,招商开采,伤地脉,人文罹厄,万历四十年(1612年)邑举人李惟风、刘如性、林彦枢、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复建浮屠其上,今呼石砺塔”。因塔雄据珠江口,外来船舶以此为航标。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为壁内折上楼阁式塔,外观九级,内分11层,高48米,每层平座和腰檐均用菱角牙砖叠涩挑出。柱梁、额枋均涂朱红色。首层外边长3.6米,内边长1.24米,西北方向设门。每层有收分,高宽递减,壁内砖砌宽0.73米的步级螺旋而上,每层开有门通风采光。原塔每层楼板为杉木。1981年旅居澳门同胞何添、何贤昆仲捐资修缮,1983年竣工。每层复建了楼

莲花城

清番禺莲花城位于广州市番禺莲花山的第二峰,地处珠江狮子洋水道西岸。城的平面略近椭圆形,面积约1400平方米。城墙以石作基础,里外用青砖砌筑,中间填土。高5.66米、厚2.34米。南、北面各有一石券拱门。城内原有墩台、兵房、马厩等,城外有烽火墩及20门炮位,今已湮没。莲花城是清政府为禁海移民而设,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作为哨所之用。-战争期间,两广总督琦善与英方代表义律在此密议《善后事宜章程》(即“穿鼻草约”)之事。咸丰四年(1854年)红巾军起义队伍曾在此驻守。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陈氏宗祠(善世堂)

陈氏大宗祠俗称善世堂,位于番禺市石楼镇一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扩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宗祠由头门、牌坊、正堂、后寝和衬祠组成,进深共四进,建筑面积为2472平方米。头门面宽三间17.84米、进深两间9.3米。前后廊设塾台,前廊梁架驼峰、斗拱均雕有花纹,额枋上承十七攒如意斗栱,正门上匾额刻“陈氏大宗祠”,额枋刻寿字纹饰和八仙献寿图。大门两侧各立一砂岩石狮,花卉回字纹石基座。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砂岩石砌筑,额枋、抱鼓石均刻流云、龙凤呈祥和花卉纹饰,1971年被台风刮毁,现仅存石柱、抱鼓石、额枋等部分构件。大堂面宽三间18米、进深三间13.7米,梁、枋、驼峰、斗拱遍施雕花纹,次间槛窗镶嵌砖雕花窗,正中悬挂“善世堂”

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

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位于石楼镇大岭村环村路菩山北麓,年代为清光绪庚子年(1900)。位于菩山北侧村道边,在一块宽约1.6米,高约2米的山石表面,阴刻隶书“菩山第一泉”五个大字。上款“光绪庚子年端阳”,下款为“山人陈维湘题”。石刻旁原有一泉眼,为自然的沙滤山泉,水质清冽,现泉水已被引到对面马路边。该摩崖石刻保存较好,是区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摩崖石刻。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两塘公祠

两塘公祠始位于番禺区大岭古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大岭村陈氏八世祖祠。先祖名为两塘,故名两塘公祠。总体本进三楹结构,公祠占地面积1686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两塘公祠最大特色是,它们的外墙以密密麻麻的蚝壳墙整整齐齐地垒就,墙身高九公尺,墙体厚厚,至少有蚝壳十吨以上,气势宠伟令人赞叹。两堂公祠正门开阔,雕梁画栋,以灰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进行装饰。祠堂正门门额题书“两塘公祠”,左右各联“颍川世泽,大岭家风”。2010年11月8日,被公布为番禺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村龙津桥

大岭村龙津桥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文昌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局部至大岭涌北岸,东南从大魁阁塔塔基外缘外延10米,西南至相邻建筑北墙线,西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北至显宗祠建筑东南墙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大魁阁塔

大魁阁塔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西约,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局部至大岭涌北岸,东南从大魁阁塔塔基外缘外延10米,西南至相邻建筑北墙线,西北从大岭村龙津桥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北至显宗祠建筑东南墙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茭塘东文武庙

茭塘东文武庙位于石楼镇茭塘东村蒲江大道,年代为清。该庙建在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高台上,气势非凡。庙内拜亭两侧墙楣有精美灰塑彩画,番禺罕见。解放番禺时该庙所在地为解放军的一个重要登陆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茭塘东文武庙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千年古村大岭村。建于康熙年间,是由红色砂砾岩建成的一墩两孔拱桥。桥墩两侧有较罕见的分水脊,既防止船只冲撞,又可减少水对桥体的冲击,十分科学。龙津桥栏板上的明代风格的卷草图案和暗八仙法器图案,其中北侧西端一方栏板,镌有一西洋人形象,作捧盘跪献的姿势,更显示了大岭村的独特之处。在龙津桥一侧,耸立着始建于清光绪十年的大魁阁塔。高20余米的大魁阁塔是三层楼阁式的六角形砖塔,花岗岩和白林石基座,双隅水磨青砖塔壁,它表明当时大岭村大兴文化之风。龙津桥是一座古老的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由红色砂砾岩砌成,一墩两孔,横跨在玉带河上。桥面两侧各有16条望柱,15方栏板,刻着卷草和暗八仙法器图案,在北侧西端一方栏板上镌有一西洋人

赤山东戴氏大宗祠

赤山东戴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赤山东村註礼大街2-1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赤山东戴氏大宗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显宗祠

显宗祠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安和街西8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显宗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采荃夫妇合葬墓

黄采荃夫妇合葬墓位于石楼镇莲花山社区半山亭,年代为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为花岗岩砌筑的交椅墓。该墓护岭别具一格,由9块长方形花岗岩石拼砌而成,每块内均凹雕成长方形框,内刻光绪十五年(1889)皇帝诏书全文,为研究清代官吏的葬俗礼仪提供了史料。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黄采荃夫妇合葬墓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跃龙桥

番禺跃龙桥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茭塘西村口,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桥边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局部至庙前街二巷,北、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西至庙前街一巷及利民路跃龙三巷一线。

黄炎章夫妇墓

黄炎章夫妇墓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茭塘西村后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主墓为黄炎章夫妇合葬墓,两侧挂榜分别为其子黄翎贤墓、孙黄德耀夫人杨氏墓。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墓边线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