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彭寨乡公所旧址位于和平县彭寨镇,即彭寨街老街。彭寨是和平县下半县经济中心,彭寨街镇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国民党县政府在彭寨、安拗、古寨、贝墩征得的田赋税(谷)都集中在彭寨街入仓库存,甚至四邻乡里的地主豪绅从农民身上剥削来的租谷,也运往彭寨库存,再中转外运。彭寨街是县内囤积粮食最多的街镇。1947年5月23日,彭寨街街日。叶日平带领8名-队战士,一大早从古寨的鸣凤径出发,乔装普通百姓,杂入赴街的人群中;庄九负责带领1个-班,埋伏在彭寨街东面山头,进行接应配合。11点,战斗开始。叶日平等先擒拿乡公所守门的两个敌哨兵。此时,-所班长王远端着-朝大门口冲,被叶日平一-打倒身亡。接着,叶日平与李运、黄振林等战士迅速冲入敌人营房。“不许动,缴
华表塔,原名黄猄社塔,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古时,因坐落在华表自然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国26年续修。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县第一个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华表塔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塔的兴建,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200多户人家在彭寨这里休养生息。可是天不照应,这里连年遭-袭击,好端端的山镇,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在废墟上叹息着,只好打起背包,准备到外地去讨饭过日子。这时,一位自称“华表”的老和尚路过此地,他察看了地形
高山乡人民政府遗址位于和平县彭寨镇隆周赤黎坑杉窝里。1948年春节后,正当高山地区的停租废债、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和东区工委指示:高山乡成立人民政府。是年农历1月28日,由“天津队”指导员陈荣章主持,在高山隆周村赤黎坑杉窝里,召开有各村农会干部及民兵队长一共60多人参加的“高山乡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宣布黄海添任乡长,叶春德任副乡长,叶耀梅任宣传委员,叶祖昶任财粮委员,叶恒松任武装委员,陈道伍任农协委员,叶敬秋任政治委员,叶恒凯、罗耀中为乡委员,叶际清为支部书记。同时,成立高山乡武装常备队。该乡政府运行至全国解放后搬迁至现彭寨镇政府所在地。该遗址是当地梁姓房屋,占地面积330平方米,面宽五间22米,总进深9米。土木砖瓦结构,泥砖墙,
据文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书屋是明代由墩头村落基祖曾孟荣兴建,是一个以传统纺织业、书院教学、居家三合一的综合场馆,是当地学子、黎民百姓及江西福建近邻学子启蒙劝学、研读经典史集、治学习艺的地方,存有孔子学生宗圣公曾参后裔曾氏支系十数代人在教育、纺织、农耕文化的积淀。明朝中、末时期曾传、曾继武、曾官大、曾巽等数位贤达在此执教,书屋已享有名声。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由曾克常(字:敦五,别号:梅园)在书屋主教,命名为“梅园书屋”,振锋者五十余年。梅园老师因执教有方,教绩显著,逝世后被广东学政万承风追赞为:“东江第一儒林”,并亲自向朝廷请赐“第一儒林”旌匾,以示褒奖。广州府龙门县令师保元赠旌匾:“名德流徽”,张俭赠旌匾:“九代书香”。清康熙云
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聚史小学南边的和尚山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聚史地区共有11位革命烈士牺牲。为了告慰烈士英灵,弘扬革命传统,建国初期中共聚史乡党支部、聚史乡政府,在聚史小学右侧和尚山上,修筑了“聚史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和东区委书记梁锡祥,为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该纪念碑始建于1984年,1986年12月重修并扩建。砖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米,三级方塔形,底边1.5米,高5米,北面阴刻“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南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中共聚史乡党支部、聚史乡人民政府”。北面二级塔身中嵌花岗岩石碑刻,镌刻纪念碑序。南面碑刻镌刻烈士芳名,依次是:黄树端、梁权民、黄炳荣、黄时扬、黄佛光、黄东全、曾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位于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瓦屋自然村。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母亲梁水娣(当地人称“肖母”)与她的三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并将自己的家与祠堂作为游击队的隐蔽地点和交通站。粤赣边支队通过这个交通站,传递信息、传送情报等。1948年6月至8月,肖母的三个儿子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房子也被国民党烧毁。这不但没有压垮肖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肖母强忍悲痛,毅然参加游击队,并把部队当成家,竭尽全力护理伤病员,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旧址是肖姓祠堂,始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101平方米,面宽三间9.2米,进深二间中夹天井11米。砖、木、石结构,砖石墙脚,泥砖墙,批搪石灰,硬山顶,水泥铺地。门前有余坪,南侧原有一排平房,原是“肖氏三杰”的故
中共四联中学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彭寨镇彭中村黄土岭,即现在的四联中学。四联中学创办后,于1940年建立党小组。1941年7月,中共四联中学总支部成立,下辖两个分支部,共有党员39人,刘奇任书记。四联中学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该校创办于1940年春,原名四约联立中学。中共四联中学支部所在地原是一间砖瓦房,在学校桐茂室北面,面积约30平方米。因“普九”危房改造和申报“广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的需要,这些瓦房已全部拆除,现在原来的旧址位置立了一块大理石碑,刻有四联中学党支部旧址,并附有图片和简介,以供后人参观和纪念。2002年1月,被和平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河
敦厚围处于墩头古村中轴线中心,是墩头村的主体建筑,由曾氏孟荣公房系建于明朝中期,是曾氏族人主要住所和活动中心。梅园书屋就在敦厚围里面。敦厚围屋前有风水塘和千亩良田,围屋内双堂双横一前院布局,采用土木砖瓦构筑,石砌墙基,泥坯砖墙,垒瓦为脊,横屋前砌镬耳形封火山墙,中间为上下二厅,有天井连接两厅之间,两边有横屋。整座房屋面阔66米,进深44米,总面积2900余平方米。
“肖氏三杰”烈士墓地位于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白石岗。“肖氏三杰”是和平县革命母亲梁水娣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为:肖琴书、肖丙章、肖波中。长子肖琴书,1917年生。少年时代,在四联中学读书,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28岁参加游击队并入了党,是当时游击队里一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他带领的“飞鹰队”是一个拥有4个班,40多人-的敢死队。1947年8月17日,在东水莫塘村与敌保五团战斗中,遭到暗藏在本队的内奸袭击,背部中弹,不幸牺牲,时年32岁。二子肖丙章,1920年生。丙章憨厚朴实,少言寡语。1945年10月参加武工队,参加过减租减息、筹粮收税等活动。还常常和母亲一起,为部队送信、送粮、照顾伤员。1948年6月,在本村反扫荡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