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定市船步镇“八排山”是罗定市东南部最高的山脉,位于罗定、信宜、阳春三地交界处,海拔1080.5米,由八座别具一格的山脉组成,故名“八排山”。八排山特定的自然地理位置造就了秀美雄奇的自然景观,更是赢得了旅游爱好者们“广东香格里拉”美誉。山下条条小溪,碧水涟涟,清澈见底,条条村道如玉带环抱;山上秀木成林,小径通幽,沿途处处,奇石遍布,似人似兽,形态逼真;登高远望,只见四周青山连绵,群峰叠峦;到达山顶,只觉风光无限,一马平川,藤树交错,芳草鲜美,让人留连忘返。每逢春天,春暖花开,百花齐放,山上漫山遍野开满野生高山杜鹃花,一团团、一簇簇布满整个山头沟壑,还有禾雀花、吊钟花、名贵树种红雹荷等,数不胜数,远近闻名,独步粤西。吸引一批又一批
永兴庵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炉埇村委会周松村。原庵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代、中华民国有修葺,1994年再修。建筑分为两部分,前为清式,后为中华民国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前座面阔15.5米,后座阔11.8米,进深17.4米,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前座二进一边厢,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斜脊,砖仿石檐柱,青砖墙,灰沙夯土半墙,头门两厢开券拱门以墙体承重,两庑廊敞开,7架梁,后堂两厢承重墙在前墙和中墙开券门,前有二檩卷棚顶檐廊。右侧有厢房通后座,后座在西侧有典型中华民国坊式门,有趟栊,内有天井,后廊,南侧后堂分两层,上层有护栏阳台,侧面开券眉窗。庵内存一块清乾隆年癸亥(1743)《重修更衣碑》和三脚香炉一个,该庵为罗定唯一保留下来的乡村庵
炉埇司马第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炉塥村委会一队。清代建筑,坐东南向西北,三路三进,面阔28.9米,进深28.5米,面积824平方米。悬山顶,脊已成平脊,仅见有部分人字斜脊,平瓦,外凹肚门,用方条趟栊,正立面有两个大镬耳,墙体与两侧檐口持平。青砖包坭砖墙,灰沙夯土半墙,内外墙面抹灰勾划砖缝,麻石门框,前厅檐板,中厅檐板和飘首共雕刻有141个人物,内外坭水画笔法精妙,门厅有花格挡中屏板门,中厅内凹肚门,用方条趟栊,后有挡中花格屏板门,后堂有双柱挡中花格罩式屏门,后有太公棚,天井四周石条填灰沙土,四周开水渠。室内以木雕人物和墙画的艺术价值最高,此外,文革-时期留下的大量标语和领袖语录等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
东园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回龙村委会东园村。明清建筑,南北走向,跨船步朗塘河,为纵联大小券石拱桥,南侧后加建一墩,用灰砂砌石拱作引桥,两侧桥头墩倒塌,南侧用水泥复原一引桥,中拱高4.8米,起券跨度81米,宽21米,桥面厚度为0.45米。中间用打制条石砌,两侧引桥用灰砂石块砌筑,中墩有凸出分水。该桥建于明代,因常被洪水冲塌,曾多次修葺,见证了当地的水利和水害情况。该桥是连接船步盆地东部一河两岸的主要通道,对研究船步地区近代农业经济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水坑反虹吸管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红岭村委会东水坑村。建于1975年5月。为山洞水库高渠工程之一。高渠由渠首至(lang)塘镇都近村,全长60公里,有渡槽14座,隧洞9座,反虹吸管2座,引水流量1.5秒立方米,解决船步、(lang)塘石灰岩地区灌溉面积10000亩。东水坑反虹吸管长160米,高达50米,工程浩大,中间跨过双(lang)公路,为近代水利的杰出工程,彻底改变石灰岩地区农业生产缺水面貌。2011年2月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铁炉村冶铁遗址位于罗定市船步镇铁炉村。1982年发现了铁炉、旧炉督、鸡公炉、渣炉、凿石炉与水源炉等6处冶铁炉遗迹,其中铁炉一处面积约50平方米,有大量铁渣、矿石和炭屑。五座炉炼出的生铁汇集到铁炉进行炒炼,铁炉村东侧有炒炉遗址。该地以炉为地名,六座炉属同一炉主。炉主麦文元,东莞人,其四世祖曾向水源炉欧姓人学铸铁。《两广盐法志、铁志》有关于 渣、水源两炉的记载。
开阳县儒学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甘步村委会旧县村。现存宋元儒学遗址160平方米,残垣高2米,砖砌,砖长33厘米,宽14.5厘米,厚8厘米,遗址四周挖有十余米宽的护沟,为儒学的水池,遗址内还有布纹瓦片。元大德八年(1304),泷水县迁往羊鹿步(又称羊禄埠,今罗城南区),旧县儒学即废,儒学碑中华民国时尚存,今佚。中华民国《罗定志》有记,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船东村大社公社坛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船东村委会石碑岗村。明清以来罗定最大的社坛。原为“对塘社”,俗称“大社公”。社坛设在高出田野2—3米的岗丘,周边用石块砌筑护坡。古榕下设坛,有两条石望柱,新建有亭盖,三年一大祭,每年一小祭。该社坛是是研究罗定民间习俗和祭祀文化的重要场所,对非物质文化的承传更具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簕渣冶铁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船步镇双朗村委簕渣自然村黄屋山脚。存明清冶铁炉遗址2处。一在山边水溪,有厂场、炉场遗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一在村口,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与铁炉村,旧炉督呈一条直线。存有马娘娘社主。炉主人为罗万卿、麦万言。村内原有小墟,三间小店,有米铺。山间开有运输矿石、燃料的“梗路”,梗路先通到簕渣再通往铁炉村,梗路上有运矿人的坟地。今村屋前路下还埋藏有近千斤重的结铁。该遗址对当地岭南产铁状况和炼铁的历史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炉埇黎氏宗祠位于罗定市船步镇炉埇村委三队,年代为民国廿二年(1933)。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为第五批罗定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南至16米,西北至8米,西南至6米,东北以建筑本体为界。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