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云浮市 > 罗定市 > 苹塘镇

罗定市苹塘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下山洞遗址

下山洞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委会下山儿洞。该山地处罗定市东部石灰岩地带边缘,是一座凸出的石灰岩山峰,三面皆为山谷盆地,下山洞洞口朝西,前有弯曲小溪和古桥,小溪垂柳夹岸。洞口高于溪面5米,外有狭长洼地。洞高3.5米,宽2.2米,深30余米,分主洞和支洞。1984年9月,罗定县文物普查队在洞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1985年和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罗定县博物馆等单位先后联合进行过三次发掘,在主洞中段、距洞14米处发现有四层堆积,第一层为石灰华钙板,第二层出土一段智人桡骨和60多块破碎蚌壳,不少蚌壳刃部锋利,有人加工痕迹,还有黑鼠和一些无法鉴定的破碎兽骨,

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

唐 罗定 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位于罗定市苹塘镇谭礼村龙龛岩石室内,刻于距地面高2.5米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宽1.13米至1.15米,高0.76米至0.8米,面积约0.9平方米。共刻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数20多至30多字不等,正楷,字方寸大小,镌刻精湛娴熟。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刻,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陈集原撰文。除二、三字外,余皆清晰可辨,内有武则天创制新字10多个,六朝碑版别字百多个,以六朝骈体文写序。《龙龛道场铭并序》是广东现存最古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现存最早的唐刻,历代金石家对龙龛岩石刻给予极高评价。由于石刻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民族、民俗和地方史志、书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该石

聚龙洞

聚龙洞位于广东省云浮罗定市苹塘镇,属典型的喀斯特溶洞。该洞全长1600米,共8个大厅,38个景点,是地下水在大理岩的石缝中流动,经历漫长年代不断侵蚀扩大而成的。自屏风山起,石峰林立,绵延数十里。著名的龙龛岩、洞清岩、下山洞、聚龙洞、状元洞等溶洞散落在峰林中。奇峰怪石,岩穴幽深,钟乳奇特。洞内奇景万千,琪树琼花,玉屏罗伞,斑驳相杂。游龙憩马、虎豹禽兽等景状多样,仿若仙境。洞府神奇,勾、曲、穿、漏,自景天成,各类奇特的钟乳石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玲珑瑰玮,在现代化的五彩电光照射下,更显扑朔迷离,使人流连忘返。洞前三龙腾飞,仪龙壁画,双龙戏珠,绝壁国宝龙字镌刻于此,广场周围奇花异草,植被葱茏,清溪小瀑,休闲垂钓,游乐场各种乐趣游乐

良官五惇堂

良官五惇堂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良官村委会山下村。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座东向西偏南,广五路纵三进,两推首,面阔41.3米,进深36.7米,面积1516平方米。推车首为两偏厅,马鞍型镬耳封火山墙,正立面可见四个装饰性镬耳,悬山顶,龙塑博古脊,全三合土夯土墙,厅后有挡中格扇屏板门,厅前有落地龛罩挡隔式门屏,木雕精美,内墙为夯土半墙上砌坭砖,四角四炮楼为夯土墙半墙基,坭砖墙,瓦面,应为后加建,横巷有八廊,直巷有六洒,正面墙体出侧膊将悬山顶隐蔽,明堂前围墙有附廊,左侧开小斗门。夯土技术娴熟,是三合土夯土墙建筑的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室内木雕亦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山儿洞遗址

下山儿洞遗址位于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一处石灰岩洞穴。年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1984年发现,1986年发掘。晚期堆积出土一段人的挠骨化石,骨体表面有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属晚期智人;一些有人类加工痕迹的蚌壳,属于蚌刀;还有少量动物骨骼、牙齿,种属有黑鼠、蝙蝠。早期堆积中发现有40多种动物化石,相当数量属于绝灭种,时代为更新世中期,其中黑猩猩的牙齿化石有50多枚,此外,还有长臂猿、巨羊和扬子鳄等,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1994年罗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龙龛岩摩崖石刻

龙龛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龙龛岩洞室内的石壁上。是广东现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最早的有绝对年代的石刻。石刻的研究价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罗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2013年5月,龙龛岩摩崖石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定鲤鱼桥

鲤鱼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墩仔村委会聚龙洞风景区内。明末清初建,跨洞清岩前河溪,为贯通罗定至东安古道而建,大小二券石砌拱桥。桥长12.6米,桥面宽2.2米,券厚0.6米,大券4.7米起券,高3.4米,小券1.85米起券,高2米,中墩3米宽,纵联砌置。桥下为石灰岩石基,因桥下有石似鲤鱼而得名为鲤鱼桥。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周沙石拱桥

周沙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委会下山洞前小溪,清代建造,位于贯通罗定—东安的古道上,红砂岩砌筑,为纵联单拱石砌拱桥,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6米,宽1.95米,起券石料厚0.4米,券顶铺0.2米厚石板,桥离水面高度为3.8米,券高2.5米,券宽6米。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道村三县共享汶泉分水点

道村三县共享汶泉分水点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道村村委会汶背村。原属罗、云、郁三县交界。为一处天然泉眼,清早期因为水利需要,砌水渠将水分往罗定、东安(云浮)、西宁(郁南)三地。1951年、1954年两次分配分水口,1999年建成永久性分水工程。西水口40公分,流往罗定市;中水口31公分,向北流往郁南县;东水口25公分,流往云安县。道村三县三享汶泉分水点是罕见的共享水利设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嘉瑞龙公祠

嘉瑞龙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桐油村委会路获行尾村。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一路二进,坐西南向东北。硬山顶,灰塑博古凤尾脊,平瓦,侧面有四个龙脊镬耳封火山墙。素胎瓦当,头门青砖仿石柱,木仿石月粱,木驼峰,双步架十字科斗拱,小屏风,短廊、有矮栏,寝堂三开间三进深,有六檩卷棚顶檐廊,穿斗抬梁式结构,青砖仿石柱,瓜柱九架梁后接四檩瓜柱半梁,后堂有6.6深高台小院。头门正脊后侧见有伊斯兰式塔堡灰塑小景。该建筑为清中晚期建筑,但有早期传统建筑要素,也有吸收外来因素,如灰塑内容就相当有特色。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虾双炮楼

大虾双炮楼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大虾村委会石仁塘村。建于中华民国三年(1914),坐西南向东北,二路二进,面阔31.3米,进深16.3米,面积510平方米。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两低鳌,三合土夯土墙,开一大门二小门。大门用菱花形横插栊,小门用趟栊。天井三面接后堂水,敞开无屏,小门进通巷后有棚,朝厅(侧向)有四房,后有大天井,高墙两边各有一座外露瓦面的三层炮楼,青砖夹角三合土板筑。右侧有一登带巷,外为一排附屋。该建筑具有地方特色,菱花形横插栊门较罕见,对研究中华民国时期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汶塘渡槽

汶塘渡槽位于罗定市苹塘镇茶榕村汶塘村,年代为197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水利设施及附属物。为第五批罗定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从建筑本体向外延伸10米。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