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沙镇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地处穗、港、澳“金三角”的中心,北距广州市区52公里,东南至深圳75公里,西南至珠海69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3海里,西南距澳门40海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这是万顷沙真实的写照。万顷沙是海上托出的一块绿洲,是广州“南拓”的一个重要港口、南沙区临港工业、物流产业组团基地,也是广州市第16个省级中心镇。
200多年前,万顷沙一带称乌珠大洋。由于它地处珠江口,来自陆域的东、西、北江河流迳流和南海勃流的互相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在虎门、蕉门、横门、洪奇沥四大出海口,形成丰富的海涂资源。万顷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顷沙良田,万顷沙镇因此而得名。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划属珠海,为珠海县第四区。1954年,中山县析出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区。1955年秋改称为万顷沙区。1957年划属中山县,改称万顷沙乡。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为万顷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农场,黄阁公社并入;4月,析出黄阁改属大岗公社;7月划属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为万顷沙区。1987年为万顷沙镇。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顷沙镇。并镇后万顷沙镇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1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04万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设立南沙区。是年10月,万顷沙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万顷沙成为南沙开发区地域最大的一个镇。
“水流柴、百家姓”这是解放以前万顷沙人的生活写照。滔滔海水,漂流着一些枯枝朽木,或在漩涡里打转,哐在浪头上颠簸,它们身不由已,从一个地方漂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是俗话讲的水流柴。解放前,万顷沙一带最先由一部分海上渔民挂网投耕,而更多的是东莞、顺德和中山一带最贫苦农民,为求生路,离乡背井流浪到万顷沙做第一代“开荒牛”。他们有的因受日寇施行的“三光”政策之害而逃难到此,有的是被地主财团招集起来进行围垦的流动船民。他们如牛如马,或摇橹撑篙,风里来浪里去,运泥搬石筑堤拍围;或举锄拓荒,耕耘播种。一年四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生活的苦海里挣扎。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勇敢的万顷沙人以耕沙斗海的不屈精神和勤劳的双手,不但使围垦的土地迅速发展壮大,而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万顷沙镇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旅游服务业都迅速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天的万顷沙人,“面朝大海,心暖花开”,与解放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富起来的万顷沙人十分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南沙新区成立以来,特别是万顷沙镇被列为省级中心镇后,万顷沙镇委、镇0的领导以沙田水乡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挖掘深厚的沙田水乡文化内涵,打造沙田品牌产业,以此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水乡咸水歌、水乡赛龙艇、赛龙舟、饮食等将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今天得到弘扬。
万顷沙除了有独特的沙田水乡文化底蕴外,由于围垦而成,镇境地势平坦,沃土万顷,水网纵横有序,土地深厚肥沃,空气清新怡人,是广州市首个省级生态环保示范镇。走进万顷沙,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水乡田园画卷里。蔗基渔塘、蕉林掩映,荷香万顷,拥有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被誉为“当代桃园”、都市绿洲。水产资源十分充足,由于三面环海,地处咸淡水交界,海产丰富。主要海产品有风蟮(鳗)、龙利、麻虾、虾、青蟹、四大家鱼等。近年,万顷沙镇被广州市0列为绿色食品综合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发展“优质、高值、环保”的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业。万顷沙镇的土特产“新垦莲藕”、“万顷沙香蕉”已取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绿色食品认证,闻名海内外,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地。此外,万顷沙还盛产水果型木瓜、芒果、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全镇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约8万亩,其中香蕉种植面积4万亩,莲藕种植面积1.2万亩,水果型木瓜、龙眼、柑桔等岭南佳果种植面积约4千多亩。优质水果现已成为万顷沙乃至广州地区知名的品牌产业。
展望未来,特别是大南沙开发的港口、物流、钢铁、造船、石化等大型产业在万顷沙建成投产后,万顷沙在飞速发展,快步向“两个适宜”的现代化滨海城镇目标迈进时,万顷沙人耕沙斗海、勤劳勇敢的人文精神,万顷沙悠远流传的沙田水乡文化必将成为永恒的亮点,闪烁在广州最南端的这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