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2204平方千米
人口:22.75万人
代码:440224
邮编:512300
驻地:丹霞街道
拼音:RenhuaXian
区号:0751
车牌:粤F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总人口22.75万人(2006年)。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雨量1858.6毫米;无霜期308天。
基本概况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区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全县辖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等12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72万,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仁化镇。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雨量1619.6毫米;无霜期305天。
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拥有大量耕地面积、宜林面积、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50多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3万多公顷,毛竹蓄积量3100万多株,年产毛竹400多万条。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约14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中央企业核工业部七四五矿,煤炭蕴藏量列全省第二位。境内的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迩。此外还有大批人文景观如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唐宋古塔等。
仁化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广铁路支线直达县内,国道323线、106线和省道1949线贯通全县,县城至各镇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镇至各中心村公路80%实现了硬底化。水路锦江河直达北江汇入珠江。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和小灵通无线电话。电力充裕。年发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县城日供水量达2万吨。县城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卫生城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县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资置业、生活居住的宝地。
近年来,仁化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已形成了以建材、矿产、电力、塑料、化工、冶金、机械、制衣和藤竹木加工等行业组成的地方工业体系。农业生产连年丰收,逐步形成了优质稻、沙田柚、茶叶、花生、毛竹、山地鸡、山羊、板鸭、三元杂交猪、松香等农业商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农业生产正向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1999年全县实现了小康达标。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丹霞山2004年接待游客达115万人次。外经贸工作也取得重大发展,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自然地理
仁化县地貌大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向。
仁化县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地貌大体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总体走向为东南向,西北锡林峰高1394.5米,北东角范水山高1559.3米。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的丹霞地貌,位于县城正南面,丹霞地貌方圆百里,它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揽锦水飞泉、旭日红云,以阳元山、阴元石、玉女拦江、童子拜观音等绝世奇观的地形地貌吸引着海内外四方游客,令世人惊叹不已。
经济概况
仁化县有工业企业2480个,其中镇级以上的94个,村办182个,个体2204个。
近几年,在巩固发展传统资源型工业的同时,建材、机械、化工、冶金、塑料等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电力、水泥、铁矿、铅锌矿、花岗岩材、硫酸、电解锌、链钩式输送机、出口成衣、PVC塑料系列产品、工程塑料产品,刨花板、细木工板等。重点工业企业有: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金狮冶化有限公司(属下有水泥一、二、三厂,白水泥厂,建材厂,年产水泥61万吨),广东群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塑料厂(年产PVC塑料系列产品9000吨,县供电总公司,县制衣厂(年出口成衣50万件),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建材设备和机械配件1000台套),仁达刨花板厂等。仁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农副产品极为丰富,主要有优质米、甘蔗、沙田柚、茶叶、花生、柑、橘、橙、木耳、香菇、冬笋、竹、木、玉扣纸、瘦肉型猪、水产品等。94年粮食总产83790号,产茶228吨。
小水电是县农业的拳头产品,全县有水电站85座,小水电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年水力发电量3.5亿千瓦时。还办起了线鸡、锦鸡、蛇石硅、甲鱼、果子狸等养殖场,开发了水库网箱养鱼。现有乡镇企业7000余个,94年实现利润1.234亿元。近年来,全县农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优质、高产、高将近农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向规模化、区域化、高档次迈进。
行政区划
仁化县辖1个街道、10个镇:丹霞街道、闻韶镇、扶溪镇、长江镇、城口镇、红山镇、石塘镇、董塘镇、大桥镇、周田镇、黄坑镇。共有109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丹霞街道。
历史沿革
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
2000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镇、丹霞镇、长江镇、石塘镇、红山镇、扶溪镇、城口镇、闻韶镇、董塘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3213人,其中:仁化镇43826人、丹霞镇6300人、闻韶镇4439人、扶溪镇10787人、长江镇21110人、城口镇8789人、红山镇8017人、石塘镇10761人、董塘镇31469人、凡口铅锌矿虚拟镇13932人、广东铝厂虚拟镇2282人、七四五矿虚拟镇1501人。
2002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董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88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调整前,仁化县面积1822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仁化县辖12个镇(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董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黄坑、大桥、周田)。
2006年6月7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6]28号)批准:撤销韶关市仁化县丹霞镇、仁化镇,设立丹霞街道办事处。
交通情况
仁化县内交通设施完备,构建了以国道106线、323线和省道246线(境内全为一级路面)为主轴,国、省、市、县道畅通,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韶赣、博仁株高速公路和韶赣铁路即将动工,必将为仁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县至各镇公路实现了水泥硬底化,镇至村公路硬底化率达81%,全县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8.9公里。公路运输距离广州25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距离县城仅1小时车程。京广铁路货运支线直达县境内。
仁化资源
仁化县境内电力能源充裕,电力充足。全县水电装机容量1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仁化县华粤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72万千瓦,年发电可达50亿千瓦时,目前第一期工程2×6万千瓦已投产发电,第二期2×30万千瓦发电项目进入论证阶段。
仁化县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和正在开发的矿藏主要有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地下热水等40多种,其中现探明的铅锌矿地质储量3473.5万吨。
工业状况
仁化工业立足丰富的矿产、电力、旅游、林业、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围绕产品、半成品、工业废料等,研发中下游产品,初步形成矿产品加工、电力、制衣、竹木加工、铝型材等五个特色突出、配套完善、集约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拥有四大工业园区和一大工业基地,即坪岗工业区、大岭工业园、东湖民营工业园、长江竹木加工区和凡口铅锌矿基地。重点工业企业有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澳科金属铸造有限公司、华粤煤矸石有限公司、雄建铝业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金狮冶化厂、超细镍粉厂、鑫海仁丹钨业有限公司和泰和元有限公司等。
农业情况
仁化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已形成并建成了优质谷、沙田柚、茶叶、地膜花生、蔬菜、毛竹、板鸭、蚕桑、黑山羊、三元杂交猪、高科技农业示范等生产基地。其中黑山羊养殖已达3.8万头,茶叶面积3万亩,毛竹5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40万立方,年产木材5万立方,生态公益林面积110万亩。
全县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16.7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7.8%,当年农村人平纯收入4094元,农户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种植业以水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生产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养羊、养三鸟为主。年种植水稻11.6万亩,单产474公斤,总产5.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1.76万吨,蔬菜种植9.17万亩,总产12.9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02万亩,年总产620吨。果树种植面积2.18万亩,主要以沙田柚、柑桔橙、李、青梅等为主。年产果品6595吨;畜牧方面以生猪、黑山羊、三鸟饲养为主,生猪年饲养量24.9万头,出栏12.2万头,黑山羊饲养存量4.88万头,三鸟出栏160.76万只[2]。
服务设施
仁化服务设施完善。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餐饮业、贸易业、运输业繁荣。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县。县内各类宾馆、酒楼50多家,床位近5000个,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两家。境内金融分设机构5家,服务网点50余个,遍布全县。娱乐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体育馆、运动场、文化中心广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县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舒适,是全国卫生城镇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服务机构健全,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服务机构,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高效优质服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