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滦南县 > 安各庄镇 > 邢洪林一村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安各庄镇邢洪林一村概况

[移动版]

邢洪林一村[Xinghonglinyicun]位于安各庄镇政府驻地北偏东4.6千米。东至司各庄镇裴坨子2.7千米,南至小薛各庄4千米,西至大柳树1.2千米,北至裴洪林1千米。总人口671人,总面积1.61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属沙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花生、小麦。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人10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9912元。

邢洪林,是滦南县安各庄镇的一个较大自然村。据《滦南县地名志》记载,早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的时候,按着朝廷颁布的移民政策,山西山后陆州隰县,有邢姓、王姓、裴姓、崔姓几个家族,集聚在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面,听从官府的指令,迁往北京的以东地带,建村立户,开始新的生活。

临来之前,大家公推邢姓族人邢社里,作为领头人,带着大家在官府的办事机构,办理好一切迁移手续,领取颁发的“凭照川资”,向着前来送行的亲朋故旧一一作别。人们都非常清楚,此次分手,再次相见不知何年何月,骨肉至亲,人人都是以泪洗面,抱头痛哭。尤其所去之处,谁也不知落到哪里?人地两生,日后如何生存,谁也不能预料。大家站在大槐树下面,抬头望着树上聒噪不止的老鹳,越发心如刀绞,肝肠寸断。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能够有朝一日回来时找到自己的老家,邢社里用手指着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告诉人们,现在远离故土,以后不论谁有机会回来,如果忘记家乡的面貌,只要找到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就是回到生你养你的老家了。到了新的地方后,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鹳窝底下出去的,大家应当彼此互相照顾为是,说完,邢社里招呼大家,伸手从树枝上轻轻地摘下几片槐树叶装进了口袋中,小心翼翼地保存好后。才恋恋不舍的向送行的人们洒泪告别。

当年,从山西迁往我们这里,虽然不是万水千山,但也是路途不近,期间跋山涉水,雨雪风霜,一路上携老扶幼,几家人走走停停,在带队官兵的催促下,整整行进了十多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滦州狗儿社这个地方。

当时,这里是荒凉遍野,沙陀连绵起伏,上面长满杂草树丛,在北风呼啸之下,几个沙丘上的沙土旋转着飞起落下,不知名的灌木丛枝条像鞭子一样来回抽打,掉光了叶子的杨柳以及酸枣树等也是东倒西歪,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嘶叫着寻找着自己夜晚安身之处。此情此景,与原来林茂粮丰的景象,大相径庭。到了晚上,多少人挤在临时搭起的席棚里面,夜不成寐,尤其是里面的一些老人小孩,多有抱头痛哭,悲声切切。

领头人邢社里见状,也不免潸然泪下。但这毕竟已成为难以改变的事实,他只得规劝大家,这都是命运安排,大家凭天由命吧。既然没有办法再回山西,那大家就要坚强地生存下去,来个随遇而安吧!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带领大家找一个地势比较平坦,而且还有不少的树林,旁边又有一个大水坑的地方,作为人们日后居住存身的地带。

既然找好了合适地点,下步就开始了建设房屋村舍,大家拿出带来的斧头和刀锯等物砍下粗壮的大树枝干做为支架,用锹镐挖坑取土,快速的盖起房屋来。那些身体衰弱的妇女和儿童,则是搭灶做饭。时间不长,散发着粮食气味热乎乎的米粥就盛满了每个人的饭碗。

勤劳的邢、王、裴、崔几个家族的人们,终于用自己的辛勤劳作的双手,赶在冬季到来之前,建起了抵御寒冷的多间栖身草屋。在林子旁那几只被称作鸿鸭的大鸟,大概知道来了新的邻居,欢天喜地的站在大树上面不停地欢唱,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这些大鸟也很勤勉,每天和人们一样早早起来,站在树上,看着大家吃饭干活。它们机灵乖巧,白天用洪亮的歌喉带给人们欢乐,晚上则站岗放哨,防备各种不利情况的出现。当然,由于人们的到来,也相应的驱走了毒蛇猛兽,减少了这些天敌对大鸟的危害。就这样,几个家族居住的小村与这些大鸟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皆因于此,人们在为自己的村庄取名字时,按着邢姓人多,又有鸿鸭作伴,故称之为“邢鸿鸭林庄”。

后来,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多,附近的村庄逐渐也就多了起来,村庄的名字便去掉了邢姓,改叫做了“鸿鸭林”。到了上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变化很大,在规划地域地名之时,对各个村庄从新进行了命名。将原来的“鸿鸭林”,去掉了“鸭”字,“鸿”也改成了“洪”字,并按着原来的姓氏,命名了“邢洪林”、“王洪林”、“裴洪林”和“崔洪林”。由于邢洪林人口增速较快,就将一村划分为三各村,成了目前的邢洪林一村、邢洪林二村和邢洪林三村。并且一直维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