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欢村[Duōhuāncūn]位于红旗满族乡政府所在地东南6.5公里处。东南与营城子满族乡南土村毗连,西与吉林省榆树市怀家乡相邻,北与前蓝村相邻。102国道在境内穿过。东经126°46′36″;北纬45°11′57″。现有1 144户,户籍人口4 270人,其中满族人口799人。耕地面积17 164.61亩,其中水田4 913.51亩。
古代“多欢”为京城通往阿城、双城、五常、哈尔滨等地的驿站,得名“多欢站”。1956年改为东明管理区。1958年成立东明大队。1984年改为多欢村,村委会驻地多欢屯。辖多欢屯、田家屯、徐家屯、潘家屯、李家屯5个自然屯。
村内有斡木火站遗址:“斡木火站”是古时京城通往阿勒楚喀等地的驿站。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位于多欢村南1公里处。遗址面积为7千平方米(100米×70米),初称斡木火站。到了清•乾隆九年(1744年)改称为“多欢站”。
多欢屯
多欢屯[Duōhuāntún]位于红旗满族乡政府所在地东南6.5公里处。是多欢村村委会所在地。东与徐家屯相邻,西与吉林省榆树市怀家乡相邻,南与潘家屯毗邻,北与东龙村何家屯相邻。东经126°46′36″;北纬45°11′57″。现有650户,户籍人口2 356人,其中满族人口414人。自然屯占地面积375亩,水田面积3 342.66亩。
多欢屯有着很古老的历史,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之前,此地就有人居住,到了乾隆九年始称“多欢”。多欢:满语——“桥”的意思;还有说是:“人欢马跃”的意思。原来是正黄旗三屯,在清•乾隆年间,朝廷下发的各项指令,均由吉林将军府通过西路、北路两条驿路,向东北各地区传达。北路的几个驿站是:吉林将军衙门--蒙古卡伦站(吉林榆树太安乡新站村)--拉林多欢站--萨库里站(阿城区双丰镇双蓝村)蜚克图站(阿城区蜚克图镇)--苇子沟站(哈市宾县宾州镇),苇子沟站即当时的宾州厅。由于有驿站,当旗人屯垦时就有几户人家在此居住了下来。其中有那氏先人是名门望族,曾自诩为“松花江南独一户,拉林河北无二家”。后此地逐渐发展成屯落,取名多欢屯。
屯中还有一个关于孙有增后人孙三成的传说。孙三成的父亲投靠山里老采参把头,在山上挖人参,老把头对他是呵护备至。有一天,两人看到一棵超大的参王,可谓是价值连城,孙三成的父亲顿时见财起意,鬼迷心窍,杀死对他恩重如山的老把头,并将尸体推下山去,孙三成的父亲独吞了参王,换取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后来到多欢,置良田千顷、盖广厦百间、娶妻妾成群、用奴婢无数。过起了神仙般的生活,但是美中不足,特别令他遗憾的是,虽然妻妾成群,年过半百的他膝下却无子嗣,忽有一日过晌,他正在院中树下逍遥椅上纳凉,几个丫鬟手掌蒲扇为他扇风,朦胧之中,他看见老参把头憨笑着向他走来,猛然一惊,听见丫鬟对他说:后院十一姨太产下一男婴,孙三成降生了。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孙三成不思进取、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嗜赌成性。耍钱场上输出去了好多地,看见儿子如此不成器,他便一病便卧床不起,临终时拉着孙三成的手说:“真要把地输光了,你把房子拆着卖,也够你生活了。......” 结果孙三成不听话,为图方便将房子整体卖给了老那家。后来才知道,孙三成的父亲原来在盖房子的时候,每个柱脚底下都有个金元宝,每块砖底下有个大银元。时至今日,多欢屯中提起孙三成,岁数稍大些的人都知道。
伪满时期,此屯中曾有位恶霸地主,名那维奇,孙三成的祖宅就是他买的。
潘家屯
潘家屯[Pānjiātún]距离多欢村村委会所在地南2.5公里处。在202国道南面,原来老国道在屯子里通过。东面是营城子满族乡的新立屯,南面、西面是拉林河,北面是多欢屯。东经126°46′53″;北纬45°11′05″。现有150户,户籍人口538人,其中满族人口64人。自然屯占地面积180亩。耕地面积1 860.87 亩,其中水田1 003.43亩。
潘家屯又叫潘家窝棚。在清•乾隆年间,老潘家的祖辈潘进福、潘进财兄弟二人,从河北保定迁往东北垦荒种地。在途经山东登州府的时候,丢失一股。后几经周折,剩下的这一股来到“多欢站”的南面,安营扎寨,建屯立户。初时搭建窝棚居住,故取屯名为潘家窝棚屯。
徐家屯
徐家屯[Xújiātún]位于多欢村村委会所在地东2公里处。东南是营城子乡南土村西城里屯,西面是多欢屯,东北是田家屯。东经126°48′02″;北纬45°11′53″。徐家屯紧靠202国道。有96户,户籍人口372人,其中满族人口236人。自然屯占地面积120亩,耕地面积1 322.12亩,其中水田212.86亩。
徐家屯又叫徐家窝棚屯。清•乾隆年间,京旗拨民来东北屯垦戍边。当时旗人不允许干活的汉人进旗屯居住,因此,这些干活的汉人只好在屯外围盖窝棚居住。徐景贤的祖辈徐金财、徐银财及他们的长辈便是在此时由关内来此垦田定居的。因徐家初来时在地中搭建窝棚居住,故成立屯落之时取名徐家窝棚屯。后逐渐演变为徐家屯。此屯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屯中仍徐姓居多。
该屯的徐景贤,中教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田家屯
田家屯[Tiánjiātún]位于多欢村村委会所在地东北2.5公里处。在202国道北面。东邻穆家屯,西邻多欢屯,西南徐家屯,北面是黄旗洼子屯,在202国道北面。东经126°48′23″;北纬45°12′15″。有101户,户籍人口367人,其中满族人口77人。自然屯占地面积120亩,耕地面积1 377.41亩,其中水田187.52亩。
田家屯历史悠久,最初名叫孔家窝棚屯。据说,两千多年前曾有孔姓人家在此垦田定居,所以叫孔家窝棚屯。到了汉朝刘邦统治时期,有一股武装力量的首领名叫田恒(山东即墨有其雕像),欲建立政权。刘邦听说后,想召见他,意欲重用。可田恒不明事理,以为刘邦要除掉他,权衡利弊后,感觉不是刘邦对手,于是和两个护卫自杀了。同时还有5百壮士也自杀了。后来,其家人担心祸灭九族,在田喜的带领下,携家眷过辽宁逃到拉林多欢站。在多欢站东面的孔家窝棚屯安顿下来,后来屯中孔姓人家几乎都搬走了,就剩下姓田的了,于是孔家窝棚屯就变成了田家窝棚屯。现在已演变为田家屯。
李家屯
李家屯[Lǐjiātún]位于多欢村村委会所在地南4.7公里处。东面是营城子满族乡的狼窝屯,西隔拉林河与牛头山相望,北面是潘家窝棚屯。东经126°47′22″;北纬45°10′07″。现有41户,户籍人口154人,其中满族人口8人。自然屯占地面积60亩,耕地面积736.2亩,其中水田167.64亩。
李家屯又名李家窝棚屯。据说,此屯始建于中华民国时期。从吉林搬过来的一户李姓兄弟二人,到此开荒种地,建立屯基。初时在地里搭建窝棚居住,故取名李家窝棚屯。后来,李家有一股搬到了营城子乡居住。屯名已逐渐演变为李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