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红旗村[Qiánhónɡqícūn]位于红旗满族乡政府所在地东北2.5公里处。东与拉林满族镇双桥村接壤,西与新立村相邻,南与后蓝村交界,北与拉林满族镇后红旗村毗连。东经126°45′13″;北纬45°16′1″。全村共有1 217户,户籍人口4 337人,其中满族人口2 056人。耕地19 753亩,其中水田726亩。
1962年成立前红旗大队。1984年改为前红旗村。辖前红旗、上坡子、下洼子、双庙子、腰屯、胡家屯6个自然屯。村委会驻地前红旗屯。
前红旗屯
前红旗屯[Qiánhónɡqítún]位于红旗满族乡政府所在地东北2.5公里处,是前红旗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东面是后蓝村的文家窝棚屯,西面是双庙屯和下洼子,向南2公里和拉双路垂直相交,即南天门,北面是拉林满族镇的后红旗屯。东经126°45′13″;北纬45°16′01″。现有852户,户籍人口2 505人。自然屯占地面积600亩。耕地面积12 248亩,其中水田550亩。
前红旗屯是拉林地区24个旗屯之一的正红旗头屯。此屯由清朝乾隆年间拨民到此的伊姓等人家建立。当时这里地势平坦湿润,沟渠纵横,水草丰茂,灌木丛生。特别适宜居住。于是伊家等几户人家便在此地跑马占荒,建立屯基。
腰屯
腰屯[Yāotún]距离前红旗村村委会所在地西北2.5公里处。前面是双庙子和下洼子,后面是胡家屯。东经126°43′25″;北纬45°16′29″。现有140户,户籍人口395人。其中满族人口74人。自然屯占地面积225亩。耕地面积1 613亩,全部为旱田。
清•同治年间,张彦的祖辈从河北省闯关东搬到此地,在此开荒种地,盖房子定居。后来逐渐又有其他姓氏家族来此地居住,此地便形成屯落。最初取名为东太村。后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位于山东村的中间,故而改名为腰屯。是原来山东村村委会所在地。在1947年划归拉林县的时候,腰屯是四区政府所在地。在文革期间红旗中学校址曾经在这里。
该屯的张永洲,2003年任省教育厅厅长。
张永埔,曾任省供销社监事会主任(正厅级)。
双庙屯
双庙屯[Shuānɡmiàotún]位于前红旗村村委会所在地西2公里处。东邻前红旗屯,西面是新立村的前糖坊屯,南面和下洼子屯接壤,北面是腰屯。东经126°43′32″;北纬45°16′10″。现有60户,户籍人口311人,其中满族人口51人。自然屯占地面积150亩。土地面积1 772亩,全部为旱田。
此屯建于伪满时期。相传,郎姓、齐姓、庞姓三大姓氏家族的祖辈自关内来到此地开荒种地,垦田定居。后此地因归村并户而成屯。因屯东面有一座小庙,叫“穷神(音)庙”,人们嫌名字不好听,后来有人在屯里又修一座小庙。人们就称这个小屯为双庙屯。
双庙屯原来也是山东村的一个屯。又叫东南屯,又叫“二队”,即山东大队第二小队。
上坡屯
上坡屯[Shànɡpōtún]位于前红旗村村委会所在地西2.5公里处。东面是下洼子屯,西北是前糖坊屯,南面是后蓝旗屯,北面是新立村的上甸屯。东经126°43′05″;北纬45°16′03″。现有40户,户籍人口307人,其中满族人口39人。自然屯占地面积120亩,土地面积1 706 亩,全部为旱田。
据说,大约在清朝时,赵氏家族闯关东来到此地,在此垦荒种地,建立屯基。因此屯紧靠分隔山东村、山西村的“界山”,所以地势比较高耸,又有紧邻它的“下洼子”做参照,是洼地显出了高山,故得名上坡屯。
下洼子屯
下洼子屯[Xiàwāzitún]位于前红旗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西2.2公里处。东邻前红旗屯,西与上坡屯仅一道之隔,南面是后蓝,北面与双庙屯接壤。东经126°43′19″;北纬45°16′05″。现有25户,户籍人口231人,其中满族人口22人。自然屯占地面积90亩,耕地面积998亩,其中水田124亩。
据说,此屯大约建于清朝。建屯之初,有皮姓、赵姓、张姓等几大户人家从河北省逃荒来到此地居住生活。后附近散居的农户逐步迁到此地居住,此地便形成屯落。由于和紧邻的上坡子比较,地势低洼,因此得名下洼子屯。此屯名一直延用到现在。
胡家屯
胡家屯[Hújiātún]位于前红旗村村委会所在地西北4公里处。西面隔山是新立村后糖坊屯,东北隔瞪眼沟与拉林满族镇后红旗屯相望,南面是腰屯。东经126°43′35″;北纬45°16′45″。现有55户,户籍人口282人,其中满族人口105人。自然屯占地面积90亩,耕地面积1 416亩,其中水田52 亩。
相传,清•光绪年间,胡氏家族自关内逃荒来到此地垦田定居,后逐渐又有其他姓氏家族来此地生活,此地便形成屯落。因胡氏在此立的屯基,故取名叫胡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