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五常市 > 牛家满族镇 > 兴富村

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牛家满族镇兴富村概况

[移动版]

兴富村[Xīnɡfùcūn]位于牛家镇政府驻地东北7公里处。东南邻镶白村,西南邻政富村,北邻兴福村、兴山村。东经126°45′41″;北纬45°24′28″。现有耕地面积13 845亩,全部为旱田。680户,人口2 809人其中满族人口1 410人。

村委会设在三门富家屯。辖三门富家屯、杨靛池屯、岳家窝棚、前两间房(四队)、后两间房、付家棚铺6个自然屯。民国时期属双城县第七区,伪满洲国时期属双城县爱良村三门区,1946年归双东区村联合办事处管辖,1947年为拉林县第五区(牛家区),1956年拉林县与五常县合并,同时实行小乡制,为五常县镶白乡兴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区,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为牛家人民公社兴富生产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实行乡、村制,改称牛家乡兴富村,1985年为牛家镇兴富村,1990年为牛家满族镇兴富村。

三门富家屯

三门富家屯[Sānménfùjiātún]位于牛家镇政府所在地东北7公里处,是兴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为哈五公路,西邻杨靛池屯,西南与张乡屯接壤,北靠魏家窝棚屯。东经126°45′41″;北纬45°24′28″。现有150户,户籍人口557人,其中满族300人。耕地面积2 524.1亩,全部为旱田。

此屯于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建屯,为镶白旗三屯之窝棚。当时有三家付姓满族人同时居住在此地,且都为此地大户,后自关内逃荒来此地的汉人租种他们的土地,此地便形成屯落,故以付姓命名此屯。为取富裕之意,将此屯取名为三门富家屯。

该屯的付广佳,现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纪委书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付广家,曾任哈尔滨建设农业开发银行分行行长。

付广远,曾任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署秘书长。

杨靛池屯

杨靛池屯[Yánɡdiànchítún]位于兴富村村委会所在地西2公里处。西南邻铁家屯,东邻三门富家屯,南邻张乡屯,东北邻倪家窝棚屯。东经126°44′38″;北纬45°24′03″。现有114户,户籍人口428人,其中满族270人。耕地2 097亩,全部为旱田。

大约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左右,一户杨氏由刘乡屯迁此居住,以种靛为业,(靛:植物名,可提出深蓝色颜料,所谓“立秋忙打靛”即指此)。因在屯东掘一大水池子,浸靛泡制,故将此屯取名为杨靛池。

岳家窝棚屯

岳家窝棚屯[Yuèjiāwōpenɡtún]位于兴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南2.5公里处。西邻付家棚铺屯,北邻前两间房屯。东经126°47′14″;北纬45°24′01″。现有108户,户籍人口442人,其中满族220人。耕地2 253.7亩,全部为旱田。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关内迁来岳家一户,在此开荒种地,搭建窝棚居住,故得名岳家窝棚。

前两间房屯

前两间房屯[Qiánliǎnɡjiānfánɡtún]位于兴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2公里处。南邻岳家窝棚屯,北邻后两间房屯。东经126°47′14″;北纬45°24′25″。现有66户,户籍人口260人,其中满族130人。耕地面积1 173.8亩,全部为旱田。

民国10年(1921年)左右,由正蓝旗三屯迁来关、张两户人家,到此地居住。因他们每户各有住房两间,故得名两间房屯,后不远处又有一个两间房屯,为了区分,将此屯取名为前两间房屯。

后两间房屯

后两间房屯[Hòuliǎnɡjiānfánɡtún]位于兴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2公里处。东邻柳家岗屯,南与前两间房屯接壤,北靠前闫家岗屯。东经126°46′56.26″;北纬45°24′46.38″。现有90户,户籍人口375人,其中满族195人。耕地1 648.4亩,全部为旱田。

清•乾隆年间,于氏家族从河北省闯关东来到此地,在此垦荒立屯。初时,为耕种方便,在田间搭建窝棚居住,因于家家主名叫于采,所以此地曾叫于采窝棚屯。后因此地的地势比较低,又改名为东北沟屯。再后来西蓝旗的一关姓人家来此地建住房两间,和前两间房屯前后相对,故又更名为后两间房屯。

付家棚铺屯

付家棚铺屯[Fùjiāpénɡpùtún]位于兴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南2公里处。东邻岳家窝棚屯,西面是哈五公路,南与赵家油坊接壤。东经126°38′59″;北纬45°26′13″。现有120户,户籍人口544人,其中满族295人。耕地1 994.3亩,全部为旱田。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北京顺天府宛平县迁来付氏一族,在此开荒种地,后逐渐形成屯落。因付景义以开棚匠铺为业,故得此名付家棚铺屯。此屯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