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五常市 > 向阳镇 > 永兴村

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向阳镇永兴村概况

[移动版]

永兴村[Yǒngxīnɡcūn]位于向阳镇政府所在地西北23公里处。东面靠大山,西与杜家镇接壤,南与新屯村为邻,北与杜家镇开发村相邻。东经127°20′15″;北纬44°43′54″。现有居民517户,户籍人口2 036人。耕地面积24 670亩,其中水田20 470亩。

永兴村在成立人民公社时取名永兴大队,现在的永兴村是于2001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时由朝阳川和永兴两个村合并后而成的。

朝阳川屯

朝阳川屯[Cháoyánɡchuāntún]位于向阳镇政府所在地西北23公里处,是村委会所在地。东邻永兴屯,西靠红旗运河,西南与后葛家街为界,北与前八棵梨树屯相接。东经127°20′15″;北纬44°43′54″。现有居民258户,户籍人口896人,耕地面积5 200亩,其中水田4 100亩。

原朝阳川曾叫曙光大队,1978年因县内有重名改为朝阳川。清末时期,来此开荒占草的人有两批,第一批是陈姓人陈凤阳,第二批是梁姓人梁德全带领族人从山东省迁来。伪满时期归村并户,附近散户搬来形成屯落。因该屯地势平坦,后面靠山,前面一马平川,故取名朝阳川屯。

福山屯(永兴屯)

福山屯[Fúshān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4公里处。东邻鲍家屯,西与富合屯相邻,南邻中合屯,东北与朝阳堡屯为界。东经127°20′19″;北纬44°44′02″。现有居民150户,户籍人口410人。耕地面积3 500亩,均为水田。

福山屯大约建于清末,一些人闯关东来此跑马占荒,定居生活。该屯后面有一小山,人们希望能给自己带来福气,便称这山为福山,屯名也称为福山屯。

朝阳堡屯

朝阳堡屯[Cháoyánɡbǔ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6公里处。东面为林地,西面为红旗运河,南邻鲍家屯,西北与前八棵梨树屯相接。东经127°20′23″;北纬44°44′32″。现有居民62户,户籍人口210人。耕地面积4 000亩,均为水田。

朝阳堡屯原名卡巴拉屯。清末,现居民李显忠的祖父从河北迁来此地开荒占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侵占东北,在这里实行归村并户政策,将周围散户归并此形成屯落。当时日本开拓团有个叫卡姆郎的日本人管理此屯,中国人对日本人很是痛恨蔑视,都叫他“卡巴拉”,屯名也称卡巴拉屯。新中国成立以后因其地理位置朝阳,更名为朝阳堡。

前八棵梨树屯

前八棵梨树屯[Qiánbākēlíshù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北3.5公里处。东面为林地,西与杜家镇开发屯相邻,南邻永兴屯,北与后八棵梨树为邻。东经127°20′17″;北纬44°44′11″。现有居民52户,户籍人口176人。耕地面积3 900亩,其中水田3 200亩。

该屯建屯时间为1947年,最早来此的有刘士德、刘士原两兄弟,他们从河北省永平府迁来。后又有张庆楼从河北来此,梁德发从山东省登州府迁来。他们选屯基在一个山窝里,当时这里有八棵梨树,屯名取前八棵梨树屯。

后八棵梨树屯

后八棵梨树屯[Hòubākēlíshù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北6公里处。东面为林地,西面是山林,南与前八棵梨树屯相邻,北面是林地。东经127°20′17″;北纬44°44′15″。现有居民27户,户籍人口67人。耕地面积5 100亩,其中水田3 500亩。

伪满时期,日本人实行归村并户建立屯基,在归户之前即有白姓、黎姓和董姓三户人家在此居住。因屯基前面有八棵野生梨树,故取名为后八棵梨树屯。

鲍家屯

鲍家屯[Bàojiā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4.5公里处。东面是山,西邻福山屯,南邻中合屯,北与朝阳堡屯为界。东经127°20′23″;北纬44°44′02″。现有居民32户,户籍人口107人。耕地面积1 070亩,均为水田。

清朝末期,鲍姓人鲍会臣、鲍会民兄弟两人从山东省迁来此地开荒占草。伪满时期日本人实行归村并户,周围散户归来此地形成屯落。因鲍家人最早来此故称为鲍家屯。

富合屯

富合屯[Fùhé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南3公里处。东面是山,西与后葛家街屯为邻,南与保山屯为界,东北邻福山屯。东经127°20′44″;北纬44°44′36″。现有居民66户,户籍人口170人。耕地面积1 100亩,均为水田。

富合屯约建于清末,因这个屯东有一条人工灌渠,人们称之为运河。老百姓认为这条河能给人们带来富裕,故取屯名富合屯(“合”与“河”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