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黑龙江 > 牡丹江市 > 阳明区 > 阳明街道 > 阳明社区

黑龙江牡丹江市阳明区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管家弄史氏民居

管家弄史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管家弄84号,翰林房与黄家墙门间。民居坐北朝南,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墙门开于南墙正中,石库门框,檐头瓦当、滴水错落有致。前院由正厅及左右单披两厢组成,正厅硬山顶平屋,东山墙后侧置两马头,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梁架间瓜柱鹰咀细长,将横梁包裹住,素面。厅内由长方形石板错缝并列平铺。次间格子窗拙古秀朴。两单披厢屋相对而出,各两开间。后院由后厅及单披两厢组成,后厅四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形制简于正厅。前后两天井均为石板地面,前天井正中置甬道。该宅据当地村民讲述为翰林房史家的书房,小巧别致,装饰古朴,年代久远,是武胜门历史街区一带明代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

武胜门路蔡氏民居

武胜门路蔡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社区武胜门路,坐北朝南,原格局依中轴线为台门、主楼及两厢楼。现存台门及主楼,四周围以高墙。以建筑风格判断为清末民居建筑。台门开于南墙正中,置两扇板门,面板用竹条装饰。台门内侧设披檐。门龙素面。台门与主楼之间为天井,石板铺地,中置甬道。甬道宽度较大。主楼为硬山顶楼房,七开间。明间抬梁,四柱落地,五架梁。次间、梢间及尽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五柱七檩。明间前设廊。二层楼板伸出檐柱,外沿饰倚栏。明间为堂前,前设六扇花格门,后金柱之间设板门六扇。明间后檐又设石库台门。楼上前立面部分保留花格窗,后立面为石窗。老宅格局基本完整,主楼保存较好,体现了余姚清末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有重要的历史和建筑价值。2014年9月23日

管家弄邵氏民居

管家弄邵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管家弄117号,坐北朝南,正厅及西面侧屋围合成一小庭院,后楼与正厅在一条中轴线上。正厅及西面侧屋为清代时期建筑,后楼为邵氏后代在民国时期的后续建筑。正厅面阔五间,硬山顶高平屋,檐下辟廊,屋主九檩,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屋内地面用石板错缝平铺,整体用材较大,建筑风格朴素大方。西侧屋面阔三间,内侧单披,与正厅相接。东厢房面阔三间,距正厅较近,四柱七檩,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后楼为民国时期邵氏后代所建,面阔五间,五柱九檩,观音兜山墙楼房。管家弄邵氏民居为邵氏家族繁衍居住之地,从清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再到现代,一直有邵氏子孙在此居住,该宅为余姚世居宅院的代表之一。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

余姚大方岳第

大方岳第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武胜门路41-45号,据口碑相传,该宅系王阳明读书处,其父王华亦住过。从建筑结构看,该宅为明代建筑。大方岳第坐北朝南,由主楼及两翼楼组合而成,平面呈倒置“凹”型,主楼三开间,硬山顶。主楼通面阔8.72米,通进深8.09米,明、次间穿斗、抬梁混合是式梁架,五柱八檩,前重檐后单檐。东西翼楼各四间,外露一间,翼楼通面阔9.84米,通进深4.60米,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三柱五檩。整座建筑用材不大,装饰古朴。梁的断面呈圆形,瓜柱呈柁墩,下部呈鹰咀状,中柱上置十字拱,柱础为倒置毡帽式。大方岳第年代悠久,又为王阳明读书处,具重要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胜桥

武胜门桥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胜山社区武胜门118号南侧。据文献记载,武胜桥初建于东晋隆安年间,以纪念官军对孙恩起义军的胜利。大约在民国初期,桥圯。民国22年,由桥北的李家村村民集资重建,并在桥南增建武圣庙,桥南建一座雕刻精,规模较大的石牌坊。武胜桥为陡拱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姚江支流候青江上。全长23米。桥顶东西栏板外侧各镌“武胜桥”3字,东西桥壁上均镌刻桥联。武胜门桥形制优美,颇具气势,是余姚古城城北的要塞,具有丰富的人文、建筑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翰林房

翰林房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管家弄48、49、50、51、53、54、55、66号,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从南向北分别为:门厅,正厅,正楼,后楼。门厅面阔十三间,西三间现已不存,正厅面阔五间,前后均有出檐。正楼面阔五间,前后均有出檐。该宅东西两侧各有厢楼或厢房,从南至北紧密相连。除正厅庭院两侧各有三间平屋外,其余都为厢楼,现损毁严重,部分缺失,立面改动较大。整宅用材较大,结构朴素,为余姚市境内不可多得的一处明代建筑。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霍宅

霍宅位于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武胜门路东侧,建于明代。原建筑规模较大,现仅存中轴线和东轴线上两组建筑。中轴线有砖雕门楼和后楼,东轴线有大厅和后楼。该宅结构简练,装饰素雅,反映了余姚明代民居建筑的典型特色。2010年4月26日,霍宅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