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河南省东北边陲,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座标:东径115°0′42″~115°28′40″;北纬35°58′55″~36°22′6″。有大广高速、南林高速、106国道、341国道。县城西去古都安阳82公里;东到鲁西重镇聊城90公里;南距龙乡濮阳40公里,省城郑州266公里;北达首都北京480公里。
南乐县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1公里,版图略呈长方形,总面积624平方公里。四方顶端位置:东起福堪镇刘吕村东0.5公里,西至元村镇涨汪村西1公里,南至杨村乡东侯村南1公里,北到梁村乡吴家庄村北0.6公里。
地质地貌南乐县境第三纪底板埋深在1500~3500米之间。第三纪以后至今一般为陆象沉积,整个地表由约1000米厚的黄土覆盖,处在渤海凹陷的西南部。县境东部是东(平)濮(阳)凹陷西北部的仰起端,西部为内黄隆起。据《濮阳市及邻区地震地质图说明书》载:南乐县境内有元村断裂。它是大名、南乐凸起与元村集拗陷的分界断裂,长44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北西,为正断层。
南乐县属黄河洪积冲积平原,境内除西北、东南两黄河故道区有沙丘起伏外,地质坦荡,海拔在42米至50米之间,自西南略向东北倾斜,比降为1/4000。由于历史上大河曾多次过境泛滥,形成大小10处坡洼。面积较大者有西南境的西西坡,东南境的王窑坡及北中部马颊河北岸的小楼坡等。境内有海河水系的卫河、马颊河、徒骇河3条河流通过。
气候气象南乐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若用干湿季划分,每年的10月至下年的5月为干季,7月和8月为湿季,6月和9月为干湿过渡月份。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高气温43.1℃,极端最低气温-21℃。无霜期20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是河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599.7毫米,最大降水量836.4毫米,降水量少的年份,仅306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境分设6个区,一区驻城关,二区驻韩张,三区驻福堪,四区驻谷金楼,五区驻张浮丘,六区驻近德固,共辖83乡、134个行政村、357个自然村。1955年,区以下由83乡并为34乡。1956年,乡镇取代区的建制,南乐县划分12个乡镇:吴村乡,驻吴村集;张果屯乡,驻张果屯;韩张乡,驻韩张;千口乡,驻千口;福堪乡,驻福堪集;谷金楼乡,驻谷金楼集;西邵乡,驻西邵集;寺庄乡,驻东寺庄;梁村乡,驻梁村;元村乡,驻元村集;近德固乡,驻近德固;城关镇,驻南乐县城。1958年,人民公社取代乡的建制,南乐县设12个人民公社。公社机关驻地除杨村公社由吴村迁驻仝杨村、史杨村、睢杨村、李杨村四村之间,梁村公社由梁村迁驻梁村铺外,其余未变。人民公社以下建制为大队、生产队,全县12个人民公社共辖314个大队2228个生产队。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恢复1958年以前的11个乡1个镇,各乡镇辖域与原人民公社相同。乡镇以下设行政村、村民小组,全县共有行政村320个、自然村403个、村民小组2587个。1986年12月,元村、韩张两乡改镇,全县政区由原来的11乡1镇,改为9乡3镇。2011年7月,福堪乡改为福堪镇。2013年7月,张果屯撤乡建镇。2014年5月,千口撤乡建镇。至2014年底,南乐县辖城关镇、韩张镇、元村镇、福堪镇、张果屯镇、千口镇、杨村乡、谷金楼乡、西邵乡、寺庄乡、梁村乡、近德固乡6镇6乡,共322个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