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全市辖26个乡镇(街道)、67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1988年撤县建市,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市和河南省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县(市),连年保持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和中国工业百强县称号。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03.8亿元,同比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2亿元,同比增长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3%。
禹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禹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夏朝建都之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全市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20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命名为“华夏药都”。
禹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禹州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西邻焦柳铁路,南有平禹铁路,禹登铁路贯穿西北部,郑渝高铁在禹州按地级站标准设站。S103、S237、S325与郑栾、盐洛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禹州资源丰富,能源充沛。境内富藏煤炭、石灰石、铝矾土、陶土等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34亿吨、远景储量90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被国务院列入成长类资源型城市;水泥灰岩储量45.91亿吨;铝矾土矿蕴藏量约2亿吨。电力能源充沛,火电装机容量达202万千瓦;全市大、中、小型水库38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为禹州分配水量3780万立方米,沙陀湖调蓄工程列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在线调蓄规划;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途径禹州,燃气供应充足。
禹州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强力推进能源建材、装备制造、中医药、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转型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2家,环保装备和铸造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1.6%;规划面积6.57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红薯种植加工、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17万亩,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迷迭香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产粮大县、粮食核心区主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服务业蓬勃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迅速,禹州市特色商业区是河南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202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0.1亿元、贷款余额329.6亿元。
禹州设施完善,环境宜人。城区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47万,城镇化率52%,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90%、58%,绿地率34.3%;建成了日处理能力共计13万吨的3座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拥有全国唯一的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省首家县级体育馆、科技馆和国家一级图书馆;供电实现了户户通,有线电视、移动信号实现了全覆盖;境内AAAA级景区4家、AAA级景区7家,拥有占地3500亩的城市森林植物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颍河水利风景区;全市森林覆盖率23.24%,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林业生态市”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