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有着3000多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1994年大冶撤县建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全市国土面积1566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5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国有农场,总人口86.24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辉耀千古的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获评“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基尼斯记录。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大冶是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跨区域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建国后,国家在大冶境内兴办了20多家大中型厂矿企业,采掘金、铜、铁矿石,使大冶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
大冶是中国保健酒之乡。“常饮劲酒,精神抖擞”、“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这是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的劲酒广告词。全国知名企业——劲牌公司坐落于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内,是大冶的一家本土企业,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保健酒的领军企业。
大冶是中国古建之乡。大冶古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建筑工程建设都有大冶能工巧匠的参与,园林古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2013年3月,被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授予“中国古建之乡”。
大冶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在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大冶在湖北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97位,2017年首进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第82位。全国小康“百强”县(市)五年五进位,2023年排名第58位。
大冶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2017年第二次“千年古县”专家会议鉴定,确认大冶市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大冶成为湖北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市。
地理区位优越。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南与武汉市江夏区、咸宁市咸安区毗邻,西北与鄂州市梁子湖区为邻。大冶地处于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黄石环大冶湖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区域,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随着武九城际铁路的开通,大冶到武汉、九江仅需半个小时。武九铁路黄石二级火车客、货运站坐落于大冶高新区内,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00公里,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黄石新港水运码头仅15公里。
县域经济发达。截至2023年5月,大冶市共辖5个街道、10个镇、1个乡,另设有2个管理区;截至2023年末,大冶市(全域口径)常住人口86.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大冶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2022年排名第67位,位列全省县市前列,进入全国“百强”第二方阵;全国县域综合发展“百强”第44位,入选中国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优秀城市20强。
矿产资源优异。大冶市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优势矿产突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全市已发现65个矿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42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煤,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9种。保有矿石储量2317万吨,占黄石市39.6%;铜矿占黄石市63%;铁矿占黄石市79%。大冶市矿产资源分布面广,矿山地相对集中。全市除东风农场管理区外,每个乡镇都有矿产资源。全市共矿山企业109家,其中大型6家,中小型103家,包括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陈贵矿业集团等。
历史文化悠久。大冶是千年古县,有着4000年采冶史、1000多年建县史,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龙狮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我市现有非遗项目31项,非遗传承人3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6项。国家4A级景区2家(雷山景区、龙凤山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7家(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鄂王城生态文化园、花海知音、梅红山景区、上冯古村生态文化旅游区、沼山古村桃乡景区、劲牌工业旅游景区)。大冶是湖北省十大文物市之一,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金湖街办上冯村、姜桥村、焦和村、门楼村,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大箕铺镇柯大兴村、水南湾村、八流村,殷祖镇北山村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
大冶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中国龙狮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湖北省旅游强市、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