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1369),湖南、贵州、湖北、荆州等地,洪水等自然灾害不断,李、张、王、杨、刘、谭、胡、文、卫、郭、向、黄、曾、祝、周、陈等姓人家相继迁居于此,繁衍生息。
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军民指挥使司,清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八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三岔口联保第六保,属恩施县第二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三岔口乡第六保,属第二东乡区(新塘);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六保,属三岔乡。
1950年属龙凤区三岔乡;1953年属三区(三岔)三岔镇。
1958年为大河管理区,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为大河公社,属三岔区,下辖红星、红卫、胜利3个大队;1968年为大河公社革命委员会,属三岔区革命委员会,下辖红星、红卫、胜利3个大队;1975年为大河管理区,属三岔公社,下辖红星、红卫、胜利三个大队;1982年为三岔管理区,属三岔公社,下辖红星、红卫、胜利3个大队。
1984为三岔镇,属三岔区,下辖水井槽、大淌两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为三岔口管理区,属三岔乡,下辖水井槽、大淌两个村。
2002年撤销管理区,合并大村,将大淌、四方碑(原燕子坝管理区)、水井槽合并为三岔口社区居委会,属三岔乡,下辖大淌、四方碑、水井槽、白杨坪四个居民小组至今。
2017年,三岔乡改镇,属三岔镇,下辖大淌、四方碑、水井槽、白杨坪4个居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