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期,黄州区境内就有人类定居(今堵城镇螺狮山即新石器遗址)。
《禹贡》为荆州之域。
周为弦子国。
春秋时并入楚。
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荆州为南郡地。
汉高帝二年(前204),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都邾(邾在今禹王街道)。
仅分南郡为江夏郡,治西陵,西阳、邾县均属于江夏郡。
东汉末年,西阳县为郡,治西阳县。
邾县、西阳县皆属于西阳郡。
三国时,西阳、邾先属魏。
魏将西阳立为重镇。
魏文帝分汝南郡,立弋阳郡,治西阳,邾县、西陵县属于弋阳郡。
后属吴。
西晋惠帝分弋阳为西阳国,并进封西阳公羕为王。
南渡后羕因犯罪,废西阳国,降为西阳郡,邾县属焉。
东晋成帝咸康四年(339)于旧邾城(今禹王城)置豫州,治邾城。
不久被石虎攻陷,六百余年的邾城毁为荒坵。
自晋以后,境内地域归属参差变异频繁,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旋复分合。
南朝刘宋拆西阳,置建宁左郡。
元嘉二十五年(449),豫郡蛮民立十八县,改邾县为南安。
泰始五年(470)改属豫州,不久又划归郢州。
南朝萧齐永明三年(485)在南安置齐安郡,治南安,隶属郢州,不久改隶南司州。
西阳郡仍属郢州。
永元三年(501),北魏攻占南齐淮南地。
南朝梁普通八年(527),梁武帝收复郡县,南司州仍辖齐安郡,齐安郡仍领南安县。
太清三年(549),地入东魏。
到第二年为高齐天保元年(550),于西阳郡立巴州于齐安郡。
不久,改巴州曰衡州,辖齐安郡,南安县。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攻占江北地,废衡州,立江北州,辖齐安郡,领南安县。
太建十一年(579),地入北周,收复衡州,辖齐安郡,领南安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江北州郡,恢复地属荆州,撤销西阳县,其地并入南安县,改衡州曰黄州,治南安(旧址在今新洲境内)。
南安县太大,拆为梁安,置廉城县。
隋开皇十九年(599)改梁安曰木兰,改南安曰黄冈,撤销廉城县,其地并入南安县。
隋大业初年(605)改黄州曰永安郡(遗址在今禹王城)治黄冈。
唐武德三年(620)改永安郡复曰黄州,撤销木兰县,其地并入黄冈,又拆置堡城县。
黄州领黄冈县、堡城县。
唐武德八年(625)撤销天宝初年改黄州曰齐安郡,乾元初(758)仍恢复黄州,治黄冈县,隶淮安西道。
中和五年(885)迁州沿于旧邾城(即隋之永安城,今呼禹王城)。
五代梁唐时,属扬吴,晋汉时属南唐,后为周有。
宋朝初年,黄州从旧邾城迁治于江滨(明朝黄州府城东南二里许),隶淮西路。
元朝为黄州路,隶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为黄州府,府城在宋元旧址向西北移两里许展筑。
明洪武九年(1376),朝廷诏令蕲州府降为州,撤销蕲春县入州。
隶属黄州府。
盖自南齐永明四年丙寅至明洪武九年丙辰,历八百九十年,而蕲春复合。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拆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地置黄安,而黄陂仍隶属。
此时黄州府隶湖广布政使司,领州一县八,治明制。
清沿明制,雍正七年(1729)黄陂改属汉阳府,黄州府领州一县七。
隶湖北布政使司汉黄德道。
黄州府城为府、县共治。
民国元年(1912)废黄州府。
翌年,黄冈县隶属湖北省汉黄德道。
黄州府城即为黄冈县政府治所。
民国十五年(1926)废除江汉道,黄冈县直隶湖北省改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月,黄冈县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黄安县城(今红安县城)。
民国二十五年(1936),黄冈县改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蕲州。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元月,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迁驻黄州。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名为湖北省政府鄂东行署,驻地在三里畈。
不论是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还是鄂东行署专员公署,其驻地虽是黄州,但此时黄州没有封建时期郡级行政地位了。
在行政区划上,黄州为镇级名称,民国时期的黄冈县辖有黄州、团风、阳逻、仓埠、新洲五大镇级单位。
1949年5月,黄冈县全境解放,黄冈县人民民主政府在团风成立。
黄州镇一度曾为黄冈专署直辖镇。
1955年以后,黄冈县人民政府从团风迁至黄州。
自此,尽管专署、县府同治黄州,但黄州在黄冈县的行政级别仍是区、乡级别的镇。
直到199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县,成立黄州市(所辖地域未变)。
黄州的行政区划级别上升到县级。
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黄冈市,黄冈市分设为黄州区和团风县,黄州区隶属黄冈市,是市内唯一市直辖县级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