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松滋市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历史沿革

[移动版]

松滋境内的化石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在这里定居。

“西门河遗址”“桂花树遗址”“关洲遗址”出土文物证明,今松滋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并在沿河傍山地带,形成了原始社会聚落。

根据《禹贡》记载,夏、商、周时期,天下分九州,今松滋地属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属楚。

公元前377年,属蜀。

秦属南郡。

公元前202年设高成县。

西汉初,置高成县,属南郡(高帝、景帝时,南郡一度改名临江,不久复故)。

王莽当政,南郡改名南顺,改高成为言程。

王莽去政,复名高成。

东汉建武初,置高成为言程,并入孱陵县,属武陵郡(秦名黔中郡)。

三国刘备踞荆州,改孱陵为公安。

是时,南郡、武陵郡属蜀,建安二十四年(219)蜀失荆州,松滋地属吴。

三国吴孙权赤乌十二年魏嘉平元年至晋武帝泰始六年设乐乡。

今松滋亦称古乐乡。

晋属荆州南郡。

西晋,永嘉之乱后,河东郡人流寓南郡,于孱陵县上明地侨置南河东郡。

东晋咸康三年(337),豫州安丰郡松滋县(今安徽省霍丘县)人因避兵乱,纷纷南迁,流寓荆土,侨立松滋县,设县治于上明(距今老城西一里),属荆州南河东郡。

荆州有松滋县,自此始,遂成定制。

南北朝属荆州南河东都。

县治上明。

其间,北方流徙之闻喜、临汾、弘农、谯县诸侨置县并入松滋。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废南河东郡,属南郡。

县治上明,形成现有基本格局。

唐初,南郡改名荆州,天宝元年(472),改为江陵郡。

上元二年(761)升江陵府,隶山南东道,领县八,松滋列第六。

县治江亭(今新场)。

宋,荆州仍称江陵府,属荆湖北路,领县八,松滋列第五。

县治江亭。

南宋高宗绍兴初,县治迁瀼口(今老城宝塔附近)。

元,荆州改称中兴路,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领县七,改松滋为鸠兹,列第四。

县治瀼口。

明,洪武年间,改中兴路为荆州府,属湖广布政司,复名松滋,属荆州府。

县治松滋城(今老城镇)。

清,沿明旧制,荆州府领县七,松滋列第五。

县治松滋城。

民国元年(1912)裁荆州府,属省直辖。

二年,湖北分道,属荆宜施鹤道。

三年,改为荆南道,属之。

四年,属荆宜道。

十六年,又属省辖。

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

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坪。

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

1949年,松滋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专员公署;1970年荆州专员公署改为荆州地区,属荆州地区;1994年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为荆沙市,属荆沙市;1995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成立松滋市,驻新江口镇,属荆沙市;1996年荆沙市改名荆州市,松滋市属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