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松滋市 > 老城镇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老城镇历史沿革

[移动版]

晋时,此处称上明,今河西一里的上明城,为荆州刺史桓冲所筑,又称桓城(《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八)。

“当时,长江主流在百里洲以南,江水东迳上明城北”(《水经注》),交通十分便利,具有“北枕大江,西接三峡”,“全重江南,轻戒江北”的战略地位(《晋书·桓冲传》),成为东晋、南北朝的军事、政治重镇之一。

晋太元二年至十三年(377—388),桓冲都督七州,拥兵七万,屯驻上明,曾北攻襄阳。

1949年7月区级机关所在地,设松滋区人民政府,辖原太平、上明、永丰3个乡,同年12月更名老城区;1950年12月改为第四区,原枝江县和平乡一部分(即江心、来洲、新华、芦洲、芦尾、金闸、碑亭)划入;1955年7月更名老城区,辖城东、城北、芦洲、澌洋、朱家埠、木马、大口7个乡和老城镇及原第十一区所辖陈店、丰岭、新联、马峪、观岳、语禅、团林、桃岭、同一、柏杨10个乡;1958年9月成立松北人民公社,辖丰坪、朱家埠、大口、澌洋、城东、集镇(老城)6个大队;1961年恢复老城区,辖城东、澌洋、燎原、大口、丰坪5个公社和老城镇;1970年合并为城东、燎原2个公社和老城镇,仍属老城区;1975年11月撤区并社将城东、燎原合并称老城人民公社;1984年2月设区建乡为老城区,辖陈店、观岳、桃岭、朱家埠4个乡和老城镇;1987年10月区、乡体制改革后,成立老城镇人民政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