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长乐乡下十三都。
民国时期,新屋余佐堡、老屋余佐堡、青林罗、茶馆余、垄口、余家垄、潜山下袁家、甘家(俗称江家)、何家、程万一、棚家、刘津兰、赵家、山下刘、梅家庄、彭家16个村庄,隶属咸宁县温泉乡(驻陈家嘴道生新屋)余佐保(三保,驻山下刘)。
潜山下陈家、吴道、新屋陈、刘家井、大屋刘、香袋铺、新屋吕(俗称新屋里)、桥头吕(俗称桥头里、桥里)、余龙州、新屋郑、上屋鄢、下屋鄢、下边吴道、脚底垄、陈家庄,高屋吕(俗称高屋里)、郭家、庄棚岭18个村庄,隶属咸宁县温泉乡三班保(驻高屋吕)。
同年6月,新屋余佐保等16个村庄所在的余佐保,潜山下陈家等18个村庄所在的三班保,隶属咸宁县城关区(驻北门口东100米处今咸安区人民武装部南对面)。
1950年初,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新屋余佐堡等16个村庄组成余佐村(驻程万一),潜山下陈家等18个村庄组成三班口村(驻老屋郑)。
2个村均隶属咸宁县城关区。
1951年1月,城关区改称一区。
同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
余佐村改称余佐乡(小乡),三班口村改称三班乡(小乡)。
2个乡隶属一区。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新屋余佐堡、老屋余佐堡、青林罗、茶馆、垄口、余家垄、袁家、江家(俗称甘家)、何家(含何、刘、余三姓)、程万一(俗称程家)、棚家11个村庄,组成永久初级社,驻程万一。
赵家、刘津兰、山下刘、梅家庄、彭家5个村庄,组成永裕初级社,驻梅家庄。
潜山下陈(又名老屋陈)、脚底垄、下边吴道、上边吴道、新屋陈、刘家井、大屋刘、香袋铺、新屋吕(俗称新屋里)、桥头吕(俗称桥头里、桥里)、余龙州、新屋郑、陈家庄、上屋鄢、下屋鄢、高屋吕(俗称高屋李、高屋里)、郭家、庄棚岭等18个村庄,组成三班口初级社,驻高屋吕。
同年下半年,青林罗从永久初级社划入群耀初级社(驻大畈陈乾元)。
1956年1月,永裕、永久2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永裕高级社(驻梅家庄)。
三班口初级社升格为前锋高级社,驻高屋吕。
永裕、前锋2个高级社隶属白鹤乡(大乡,驻梅家庄)。
同年6月,永裕、前锋2个高级社隶属马桥农村生产指导组(区级,驻马桥老街陆凤鸣家)白鹤乡改称的白鹤管理区。
1957年9月,永裕、前锋2个高级社隶属二区(驻马桥老街陆凤鸣家)白鹤管理区改称的白鹤乡。
1958年9月,撤销区、乡,成立人民公社,高级社改称生产大队,大队下辖生产大队。
永裕高级社改称永裕大队,前锋高级社改称前锋大队。
2个大队隶属卫星公社(驻西街口50米处南侧)白鹤管理区。
同年10月,永裕、前锋2个大队隶属卫星公社改称称咸宁公社下辖的白鹤管理区。
1959年2月,永裕、前锋2个大队隶属咸宁公社改称的城关公社下辖的白鹤管理区。
1961年4月,永裕大队分为永裕、永久2个大队.永裕大队驻梅家庄,永久大队驻程万一。
永裕、永久、前锋3个大队隶属城关区白鹤公社(驻白鹤街蔡铺卿三重堂屋上重)。
1963年3月,白鹤公社分为龙潭、白鹤2个公社。
永久大队隶属龙潭公社(驻老龙潭桥西桥头),前锋大队隶属白鹤公社(驻白鹤街蔡辅卿三重堂屋上重)。
1964年初,永久大队改称余佐大队,前锋大队改称三班口大队。
1970年初,余佐大队改称战斗大队,三班口大队改称前锋大队。
1973年10月,战斗、前锋2个大队隶属的龙潭、白鹤2个公社合并为龙潭公社(驻香袋铺)。
1975年3月,战斗、前锋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的龙潭公社(驻香袋铺)。
1981年5月,部分大队更名。
战斗改称余佐,前锋改称三班口。
1984年1月,余佐、三班口2个大队隶属汀泗区(驻汀泗桥西街)龙潭乡(驻丁家垴)。
1985年9月,余佐、三班口2个大队分别改称村,隶属汀泗区改称的汀泗桥镇(区级)下辖的龙潭乡。
村下辖村民小组。
1987年9月,余佐、三班口2个村隶属龙潭乡与温泉办事处合并的温泉办事处。
1990年11月,余佐、三班口2个村隶属从温泉办事处分出的龙潭乡。
2001年3月,余佐、三班口2个村隶属龙潭乡与浮山办事处合并的浮山办事处(驻丁家垴与竹阆李结合部的破窑垴)。
2005年3月,余佐、三班口2个村合并为余佐村,驻余佐堡。
2008年初,因土地征收,茶馆、潜山下陈、脚下垄、下边吴道、吴道5个村庄全部人口迁入浮山街道机关后面破窑垴还建点,这5个村庄消失。
新屋余佐堡、老屋余佐堡、垄口、余家垄、潜山下袁家、江家、何家、香袋铺8个村庄部分人口迁往浮山街道机关后破窑垴还建点。
2014年1月,余佐村隶属浮山办事处改称浮山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