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下七都。
民国时期,大屋李、余发、余祉堂、刘家康、新屋杨、老屋杨、上屋陈、余官南8个村庄,黄库、陈北堂、周北极、柯家庄、左家庄、邓家湾、李宗7个村庄,王老仁、夹墙、山枣陈、山枣吴、上门唐家畈、中门唐家畈、张公街7个村庄,隶属咸宁县平治乡(驻河背街)张公庙保(五保,驻张公庙老街)。
黄石桥、三门饶、黄敷、章圣王、张湾余、上边屋、彭林嘴、下南庄、上南庄、庄基李、庄基罗11个村庄,山枣余、杨光、夏子竦、大屋冷、余牌楼、河底陈、张孟、万家山、西庄、门口屋10个村庄,隶属咸宁县平治乡黄石桥保(六保,驻黄石桥街中段)。
1949年6月,张公庙保、黄石桥保隶属横沟区(驻横沟桥街)。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张公庙保、黄石桥保分别改称张公庙村、黄石桥村,隶属横沟区。
1951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张公庙、黄石桥2个村分别改称张公庙乡、黄石桥乡,均隶属三区(驻横沟桥街)。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大屋李等8个村庄成立五四初级社,黄库等7个村庄成立明星初级社,王老仁等7个村庄成立五一初级社,黄石桥等11村庄成立友谊二初级社,山枣余等10个村庄成立友谊一初级社。
1956年1月,小乡合大乡,初级社合并或升格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四、明星、五一3个初级社合并为五四高级社(驻张公庙),友谊一、友谊二2个初级社合并为友谊高级社(驻夏子竦),隶属河背、张公庙、黄石桥3个小乡合并的张公乡(驻张公庙街)。
同年6月,五四、友谊2个高级社隶属张公乡改称的张公管理区。
1957年9月,五四、友谊2个高级社隶属张公管理区改称的张公乡。
1958年9月,乡改称管理区,高级社改称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
五四高级社改称五四大队,友谊高级社改称友谊大队。
2个大队隶属张公乡改称的张公管理区。
1961年4月,五四、友谊2个大队隶属张公管理区改称的张公公社。
1975年,五四、友谊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后的张公公社。
1979年11月,友谊大队的山枣余和五四大队的山枣吴、山枣陈、夹墙共4个村庄划入张公公社良种场(驻宋家)。
1981年5月,部分大队更名。
五四大队改为张公庙大队,友谊大队改称黄石桥大队。
1982年3月,山枣余从公社良种场划归黄石桥大队,山枣吴、山枣陈、夹墙从公社良种场划归张公庙大队。
1984年1月,撤销公社,恢复区、乡建制。
张公庙、黄石桥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张公乡。
1985年9月,生产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
张公庙大队改称张公庙村,黄石桥大队改称黄石桥村。
1987年9月,撤区设乡镇,张公庙、黄石桥2个村隶属窑嘴、张公乡合并的张公乡(驻张公庙街)。
2001年3月,张公庙、黄石桥2个村隶属官埠桥镇与张公乡合并的官埠桥镇(驻张公庙街)。
2003年,在张公庙街区成立张公社区(驻张公庙街)。
2005年3月,建制村合并。
黄石桥、张公庙村合并为张公庙村(驻张公庙街)。
2015年10月,张公社区与张公庙村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