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陶唐时为荆扬之域,虞、夏、商属荆州,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221年,吴孙权析下雉置阳新县,属武昌郡。
南齐属鄂州武昌郡。
梁普通七年(526),析阳新置安昌县。
陈析阳新置永兴县。
隋开皇九年(589)废阳新、安昌、奉新、合置富川县。
十一年(591)废永兴入富川。
十八年(598)富川改名永兴。
大业三年(607)属江夏郡。
唐永兴县属江南道鄂州江夏郡。
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为东西道,永兴县属江南西道江夏郡。
五代梁唐,永兴为吴王杨行密辖地,隶武清军。
晋汉周,属南唐隶武昌郡。
境内设通羊镇、青山场。
北宋乾德二年(964)以通羊镇置通山县,三年(965)以青山场置大冶县,与永兴同属鄂州。
太平兴国二年(977)置永兴军,岭永兴、大冶、通山三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永兴为兴国军,隶江南西道。
微宗崇宁元年属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兴国军为兴国路总管府,隶江西行省。
三十年(1293)改隶湖广行省,领一录事司及永兴、大冶、通山三县。
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克兴国,改兴国路总管府名兴国军。
二十年(1360)秋陈友谅复改兴国路。
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改路为府。
明洪武九年(1376)四月,兴国府降为兴国洲,以洲治永兴,再领大冶、通山二县,属武昌府。
清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三年(1664)仍领大冶、通山二县,后再不领县,直属武昌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州设县;1914年,称阳新县至今;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黄冈专区;1965年属咸宁地区;1997年1月1日起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