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镇位于远安县中部,沮河中游左岸。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西3500米有一高山,风景秀丽,相传南宋宝裕年间(公元1253-1259年),从山上传来凤凰鸣叫,故称为鸣凤山。镇地处鸣凤山附近而得名。全镇面积75.7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94公顷;山林4518公顷;所辖7村4居(委会)1.87万户4.35万人。鸣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镇。明成化4年(公元1468年),县城址由旧县亭子山迁至现在的东庄坪;明崇祯时(公元1634年)被农民起义军攻陷迁至凤山新城沟。公元1643年李自成数万骑将再次将城攻陷。康熙5年(公元1666年),邑侯宋绎复迁至东庄坪。1941年镇上两次遭日寇飞机轰炸,县府迁至芦溪湾;1948年6月4日解放时县府复迁回鸣凤。当时镇上只有人家100余户,人口不足800。1957年设立城关镇。1981年更名为鸣凤镇。
鸣凤不仅以悠久的古代文明著称,而且还以光辉的革命传统闻名。从大革命至解放战争,相继有无数0人和革命志士流血牺牲。大革命时期的儿童团长吴永德在党的培养下与地主豪绅英勇斗争,后被关进反动派的监牢,身受百般折磨宁死不屈。于1928年被敌人将年仅12岁的吴永德诬为“20岁的政治犯”枪杀于西门河畔。吴永德的事迹可与刘胡兰媲美。
鸣凤镇在解放初期是一穷二白,有歌谣“讲起远安城,到处是新闻,街上芭芒比人高,白天野猪闯进门,谈起工业化,几个打铁人—”为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鸣凤镇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99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3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4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