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荆门市 > 钟祥市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历史沿革

[移动版]

钟祥市在夏朝时属荆州域,商朝时属豫州城,周朝时属荆州域。

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称郊郢。

《左传·桓公十一年》(前593),有“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之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钟祥属南郡。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建立西汉,因秦制,以故楚郊郢为郢县。

钟祥设县自此始。

初始元年(8)王莽篡汉,改郢县为郢亭。

建武元年(25),刘秀建立东汉,省郢县分别并入江夏郡的竟陵县、云杜县和南郡的鄀县、编县。

三国时,郊郢名石城,属吴国荆州域,吴在石城置牙门戍,以抗御魏国。

晋元康九年(299),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钟祥为郡治自此始。

竟陵郡领竟陵、云杜、南新市、宵城、新阳五县。

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分竟陵县、云杜县地置苌寿县,属竟陵郡。

钟祥自东汉省郢县,至此复立县,县治石城。

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改苌寿县为长寿县,仍治石城,属竟陵郡。

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战争频繁,一个郡、一个县的人民在其地方官的率领下,大规模南迁。

自刘宋元嘉年间到隋炀帝初年,在今钟祥市的北部、西北部先后侨置过冯翊、齐兴、敖川等郡和莲勺、高陆、上蔡、汾川等县,隋大业末上述侨置县均并入长寿县。

隋开皇元年(581),北周大丞相杨坚废静帝(宇文阐)建立隋朝,县名仍为长寿,治石城,属竟陵郡。

隋义宁元年(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与次子李世民起兵反隋,唐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县名仍为长寿。

唐武德四年(621)置郢州,郢州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

县为州治自此始。

贞观元年(627)废郢州,长寿县属鄀州。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属温州。

贞观十七年(643)废温州复置郢州,郢州领长寿、京山二县。

天宝元年(742)改郢州为富水郡,富水郡领长寿、京山二县。

乾元元年,(758)废富水郡复置郢州,仍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

五代十国时,县名仍为长寿,属郢州。

宋建隆元年(960),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县名仍为长寿,属荆西南路郢州富水郡,富水郡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

元至元十五(1278),改郢州为安陆府,县名仍为长寿,安陆府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

县为府治自此始。

明洪武九年(1376)改安陆府为安陆州,省长寿县入安陆州,安陆州属湖广布政使司下荆南道,领京山县。

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为承天府。

赐附属县名为钟祥。

承天府治钟祥,领荆门州、沔阳州和钟祥、京山、潜江、景陵、当阳五县。

清顺治三年(1646)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领钟祥、京山、天门、潜江四县。

民国时期县名仍为钟祥,治所钟祥县城。

先后属湖北巡按使襄阳道和第六、第三、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78年9月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1978年10月至1992年5月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5月20日,《关于湖北省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的批复》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县级),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的批复》(国函〔1994〕99号),由湖北省荆沙市代管。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调整荆州市与荆门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改由荆门市代管至今。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