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南省 > 衡阳市

湖南省衡阳市历史沿革

[移动版]

先秦衡阳地区古属三苗、杨越,战国时为楚国所辖,为楚南重镇。

前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并将原楚国南部分为黔中、长沙两郡,衡阳地域属于长沙郡。

西汉高祖5年(202)始建酃县(治今珠晖区酃湖乡,中国西汉至隋朝初年酃县指衡阳市珠晖区酃湖,宋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酃县指炎陵县),后设立钟武侯国、重安侯国。

三国衡阳分属于衡阳郡和湘东郡,出现二郡分立的情况。

220年,孙吴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郡治设酃县(今珠晖区酃湖乡);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

此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

西晋置衡州,治衡阳。

东晋、南北朝先后设湘东郡、衡阳王国(辖今衡阳市、娄底市、益阳市、湘乡市、宁乡县、韶山市、等地)、湘东王国(今衡阳市、茶陵、炎陵、攸县、双峰、安仁等地),首府设衡阳。

前589,隋灭陈并改郡为州,改湘东、衡阳两郡为衡州、临蒸为衡阳县,州、县城均在江东东岸。

此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县。

唐朝唐天宝年间又将衡州改称衡阳郡,直至唐乾元元年才复用衡州。

肃宗至德二年置衡州防御使,领衡、涪、岳、潭、郴、邵、永、道八州。

764年,唐王朝为了加强对湖南地区的控制,设置湖南观察使。

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湖南”之名,湖南观察使驻衡州。

宋朝为衡州衡阳郡。

元朝确定行省制度,省下设路,改置衡州路,在衡州设湖南宣慰司,属湖广行省(治武昌,今武汉)。

元贞元年(1295)衡永郴桂诸路人民抗粮、抗丁,起义频繁,朝廷于衡州设行枢密院。

明朝置衡州府,属湖广行省(治武昌,今武汉)。

下辖衡阳县(衡阳市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南岳区、衡山县、衡东县)、耒阳县(耒阳市、安仁县)、常宁县(常宁市)、茶陵州(茶陵县、攸县、炎陵县、安仁县)、桂阳州(桂阳县、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明朝中后期设桂王藩国,都衡阳。

清代湖广行省分为左、右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分为湖南、湖北两省。

置衡永郴道,驻衡州府,领衡州府(衡阳县、清泉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永州府(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州、宁远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郴州(永兴县、宜章县、兴宁县、桂东县),雍正十年(1732)增领桂阳州,更名衡永郴桂道。

1676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周。

衡阳称应天府(国都)。

1914年,废府存道,改衡永郴街道为衡阳道。

1936年,湖南设立行政督察区,衡阳先后属于第五和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衡阳,辖衡阳、衡山、常宁、耒阳、攸县、安仁、酃县、茶陵。

1939年春,因抗日战争的缘故湖南省政府自沅陵迁至耒阳,省政府设在水东江至竹市一带,秘书厅设杜陵书院(今耒阳一中)。

1942年,衡阳县东华、雁峰、西湖、石鼓、江东5镇和城郊的广福、奇罡、酃湖3乡区域设置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