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是湖南湘西昔日的大名镇,以及其显赫的水路要津,有“小南京”之雅称。明清时期因盛产生铁、木材、朱砂、桐油而闻名于世。五里长街,万家灯火,商贾往来,舟楫蚁拥,十三省会馆,六十四座寺庙,展示了古镇昔日的繁华与文明。从湖南吉首市泸溪县城白沙镇沿江而上20公里处,便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著名的“四大名镇”之一——浦市镇。浦市镇位于该县东南部,沅水西岸,与怀化地区辰溪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238.68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该镇西北山峦重叠,中部丘陵起伏,至沅水河畔才地势平坦。丘陵、平原各占份五分之二。由于水路交通发达,历史上浦市商贸、文化就极其繁荣。自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古镇里,修建了三条商贸古街、六座古戏楼、十三省会馆
明清时期,随着浦市商业的发达,各行各业大户纷纷涌现,最为出名的有吉、李、梅、曾、文、聂、龚、姚、福、苏、瞿、潘等多家富商,其资产多则百万两白银,少则也是十几万两,他们纷纵用赚来的资金建造毫宅。据考证,浦市仅“三井三厅”(注:当地俗称“天井屋”)就有124幢之多。李家的宅室占地20余亩,有12井12厅,并有后花园和游泳池(由于历史变迁,现已荡然无存)。明末清初,吉、李两大户毫宅建设气派:李氏在浦市下湾单桂巷的巷口处修建的“李氏宗祠”,气派雄伟;吉姓的“三座半”大院排列在镇街口的吉家头,蔚为壮观。这些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建筑风格整体风格气势宏大。青石岩凿成的门楼,红石岩雕就的横匾,显得格外气派。室内的天井,既通气透光又消水消雪
泸溪县浦市镇曾是个繁荣的码头,码头边船来船往造就了一时的辉煌,曾有“小南京”之称。如今繁荣的码头景象已不复存在,昔日富庶的家族业已沉寂,然而走进表面看来平平常常的街边门面,穿过狭窄而灰暗的房门,幽深的大宅却仍隐约记录着昔日的繁华。镇上有名的吉家大院、周家大院等,都是这样藏于普通街巷后的古老大宅。浦市街道的尺度很亲切,街道两边一字排开的是古老而幽暗的一层砖木民宅,往往当街的都是可以做些小生意的门面。走过这第一层灰暗而低矮的门面,空间豁然开朗,一栋高耸的大宅门出现在眼前,围墙与大宅门立面围合成一块稍显狭窄的天井空间,加强了大宅院门的威严气势。大门由两扇整块的上等木料制成,它深沉的色泽与纹理暗示着大宅内部的精美装饰与家族的百年沧桑。四周高
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江西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早期修建的会馆或同乡会都以“万寿宫”命名,寄以江西同乡“福寿康宁、子孙发达”之意。明末清初,浦市外来经商的江西人日益增多,所以就集资建造了这座会馆,作为江西同乡办事歇脚的去处。旅居浦市的江西人如遇到天灾-或生意亏本等困境,亦可向会馆申请支援。会馆沿沅水而建,位置上有地利之便。厅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被建造得富丽堂皇,屋顶也做了特殊的处理。虽然已年久失修,但仍然能看出当时的辉煌与繁华。山墙仍然保持原样,诉说着一百多年的沧桑往事。除被当作议事厅之外,厅堂还作戏台之用。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的辰河戏就起源于此。相传,明末江西弋阳曾氏兄弟弃官避乱,时常哼唱弋阳腔,当地人颇觉新鲜,纷纷学唱,后
高山坪古驿道,位于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由湖南省文物局2008年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古驿道长三十余公里,始建于明代洪武和万历年间,是朝廷与苗民冲突和苗汉融合的产物。当时朝廷为了加强对苗族地区的控制,驿道应运而生,以利于传递信息和运输军需物资。清乾隆和嘉庆年间,由于湘西地区爆发了持续十二年之久的苗民起事,驿道的军事价值对清王朝更显突出,高山坪古驿道便在此时得以拓展延伸。古驿道中途建有两个驿站,驿道在泸溪境内长度约为六十华里。据记载,这条驿道延伸至凤凰境内。“由高山坪经都歧,越三湾岭和三层坡,出永兴场,马路口到凤凰县城,共一百七十里。另一条山路由浦市上庵四里到岩边村,五里到蚂蝗溪,再五里到白溪头,十里到达岚,五里到都用,十里到合水…
湾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北郊,沅水左岸一处低矮台地上,在武陵山脉深处。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该遗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有人类繁衍生息。其中,新石器时代高庙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泸溪下湾遗址原名“下庵”,地处沅水中游,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印家桥社区,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高庙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浦市古镇北郊,座落在沅水左岸(西侧)一处低矮台地上,属于云贵高原东北部边缘低海拔的山间盆地,沅水经遗址东缘往北注入洞庭湖。2018年2月26日,泸溪下湾遗址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2019年3月,泸溪下湾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桐木垅古墓群地址:泸溪县浦市镇时代:战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