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江苏省 > 淮安市

江苏省淮安市历史沿革

[移动版]

远古氏族社会时,淮安市境为淮夷、徐夷聚居地。

淮夷的部落首领益率部众随大禹治理淮河,被封为伯。

禹的儿子启继位六年(前2170)时杀伯益,封其小儿子若木于徐地(今江苏省徐州、淮安的盱眙和安徽凤阳一带),成立徐国。

春秋战国时期(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了中国大运河最早河段——邗沟(即京杭大运河扬州至淮安区段)。

之后徐国先后被吴、越灭国,至灭国时,存续达1600余年。

亡国后国土最后被楚国兼并。

(资料来源:李白凤《东夷杂考》;《淮安文学史》)。

秦统一六国,灭楚,在淮安市境置县邑有淮阴(今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大部分)、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

西汉年间,市境内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淮安市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

东汉分属下邳国和广陵郡。

三国属魏临淮郡、广陵郡。

西晋因之。

东晋分广陵郡置山阳郡治山阳(今淮安区),南朝宋因之。

南齐永明七年(489),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宋泰始二年(549)侨立兖州,治淮阴。

齐名北兖州,曾治盱眙,后复旧。

梁泰清三年(549)入东魏,改北兖州置淮州,又分置淮阴郡。

隋开皇初改淮州为楚州。

十二年移置山阳。

隋大业初废楚州改属江都郡。

唐武德初置东楚州。

八年复改楚州。

天宝初为淮阴郡。

乾元初再称楚州。

南宋端平元年(1234)改淮安州。

元为淮安路。

明清称淮安府。

明永乐十三年(1415)陈瑄重浚宋故沙河,更名清江浦,并建清江闸,清江浦镇(今市主城区)由此兴起,逐步取代山阳县为南北交通要冲。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河县迁治清江浦镇,亦属淮安府。

民国元年(1912),废淮安府留清河县。

1914年改称淮阴县。

1914至1921年为民国政府淮扬道治。

1934年为国民政府淮阴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1937年民国政府江苏省政府曾迁此。

1945年,新四军第一次解放淮阴,建共产党领导的清江市。

1948年第二次解放,成立两淮市,旋废,复称淮阴县,属淮阴专区(专区公署驻沭阳县)。

1951年复建清江市。

1952年专区公署移驻于此。

1954年清江市改省辖。

1858年清江市和淮阴县合并称淮阴市。

1964年市县分置,仍名清江市。

1970年为淮阴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1983年撤销淮阴地区,更名为淮阴市。

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

2016年,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合并更名为清江浦区,洪泽县更名为淮安市洪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