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永宁镇社区 | ~001 | 村庄 | 永宁镇社区
社区简介: 永宁镇社区成立于2006年1月,地址为永宁镇拱辰街43号。永宁镇社区包括全镇36个行政村居民人口和1个住宅小区居民人口共…[详细] |
河湾村 | ~200 | 村庄 | 村落建在河转弯处,故称。河湾村原为清泉铺的自然村。1959年划分为行政村,1983年并入银洞梁和白马石两个自然村。
河湾村东北近北沟,西邻永宁城,南…[详细] |
北沟村 | ~201 | 村庄 | 因北沟口有一独石,村名故称“独石北沟”。后来省略了独石,简称为“北沟”。村西北近白马石,东北邻刘斌堡乡西沟,地处山间宽谷,海拔650米。村域面积2.3…[详细] |
清泉铺村 | ~202 | 村庄 | 明朝万历年间叫老八家。因位于大道边,曾设铺司,故名。后因西南山闹土匪,家家养狗,俗称“狗儿铺”、亦称沟铺。1965年,村民认为清泉铺村名不雅,以村东清…[详细] |
罗家台村 | ~203 | 村庄 | 明代建村,为永宁卫所辖军屯。因村最早一户罗姓而名罗家堡。村址位于山间谷地平台之上,名罗家台。
罗家台村位于永宁镇东南方向,10公里,现在全村152户…[详细] |
王家堡村 | ~204 | 村庄 | 王家堡村早年间,有一户姓汪的居住,名叫汪家堡。后汪家迁走,又称王家堡。虽无王姓,村名依旧。东南近水口子,北邻刘斌堡乡大观头。地处宽谷地,海拔620米。…[详细] |
水口子村 | ~205 | 村庄 | 原名土口子。因村落建于妫河上源土长城出水口处,故称“水口子”。原辖周家坟自然村,1983年分出。水口子村南近营城子,东临黑汉岭楼梁,地处山间峡谷。海拔…[详细] |
偏坡峪村 | ~206 | 村庄 | 偏坡峪原名上窝棚。因早年村民多在用席子搭成的窝棚子中居住,故而得名。后把村子建在大山的偏坡上,1952年改称偏坡峪。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实行“集家并…[详细]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二铺村 | ~207 | 村庄 | 明朝设有铺司,故名。原称外铺,营城称为里铺。后改称二铺。
二铺村东南近营城,西北邻王家山。二铺村位于永宁镇中心向东南方向10公里处,全村共101户,…[详细] |
营城村 | ~208 | 村庄 | 明代已有村落。营城筑城墙,建炮台,为屯兵之所。原称营城里铺,又称里铺。1940年更名营城。营城村西近二铺,东南与群山相对。地处古长城脚下,山间小盆地。…[详细] |
马蹄湾村 | ~209 | | 相传山上岩石留有马蹄印迹,村落建在沟谷转弯处,故称马蹄湾。马蹄湾辖马蹄湾和虎平沟(又称-沟)2个自然村。马蹄湾村东邻偏坡峪,西邻罗家台,南邻大庄科,北…[详细] |
西山沟村 | ~210 | 村庄 | 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村,因村西南辽梁王墓地有石刻狼、虎雕像,故村名为石狼石虎沟。中华民国初年,改名为西山沟。村域面积9.6万平方米,有耕地963…[详细] |
永新堡村 | ~211 | 村庄 | 永新堡村原在白河堡水库淹没区内。1983年,原白河堡乡的西嵯、鸽子嵯、苇子坑、四方墩搬迁合,在此建村,取名永新堡。
永新堡村东南近狮子营,地处平川,…[详细] |
狮子营村 | ~212 | 村庄 | 1954年从官厅水库淹没区内迁移至此处。原村建于明代,因有两个石狮子而得名。狮子营村西南近永宁城,东邻刘斌堡乡姚官岭村。地处平川,东临山地。海拔537…[详细] |
上磨村 | ~213 | 村庄 | 明代建村,因有三座用水作动力的石磨,磨油、磨粮,最北一座为上水磨,故名上水磨。后简称上磨。上磨村村辖域面积1.6平方公里,地处山前坡谷地带。地势较为平…[详细] |
吴坊营村 | ~214 | 村庄 | 村名原为吴凤营。以吴姓得名。清乾隆年间称其为吴达子营;光绪年间称吴房营;民国年间修《察哈尔省通志》称吴坊营。当地人仍称“吴凤营”。
吴坊营村南与小庄…[详细] |
小庄科村 | ~215 | 村庄 | 小庄科村为古老村庄。明代已有村,称郑安堡。清末更名为小庄户。1983年改称为西小庄科。
小庄科村位于延庆县城东南11.8公里处,永宁镇驻地西南6.5…[详细] |
前平坊村 | ~216 | 村庄 | 原座落在张山营镇西五里营村南官厅水库淹没区内。明代建村,名集贤屯。清代发展成前集贤屯、后集贤屯(又名前平坊、后平坊)。两村1954年迁至此处合并一村,…[详细] |
孔化营村 | ~217 | 村庄 | 明代建村。1954年修官厅水库,后平房村一部分迁移至此村。
孔化营村东与盛世营毗邻,西南与前平房接壤,西北与三里墩临近。地处平川边缘,海拔507米。…[详细] |
新华营村 | ~218 | 村庄 | 明代建村,名神树屯。清代满族朱姓入关来此定居,引起汉族时姓不满,村民把村名改为屠家营。“朱”与“猪”谐音,有屠宰之意。1958年改为新华营。新华营村辖…[详细] |
左所屯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建村,属永宁卫,为左千户所在地。
1954年修建官厅水库,淹没区内詹家堡部分村民迁入左所屯村。1974年于村西发现古墓穴7处,墓内被盗,存石碑5…[详细] |
北关村 | ~220 | 镇中心区 | 北关村地处永宁城北门外,故名。镇政府坐落于北关村。
北关村位于延庆城区17公里处,永宁古城北侧,西北邻左所屯,东北靠永宁瓦厂,东距狮子营2.5公里,…[详细] |
西关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西关村地处永宁城西门外,故名。
西关村位于延庆县城东17公里,永宁镇西0.5公里处。村域面积0.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300亩、全村783户、166…[详细] |
小南园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小南园村原为西关村南的菜园,当时有大南园和小南园两个菜园,民国年间在此形成村落,沿用小南园为村名,后来由于老百姓多把“园”简写为“元”,“小南园”逐渐…[详细] |
盛世营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原盛家营、史家营两村合并,称为盛史营。因“史”与“屎”谐音不雅,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盛世营。
盛世营村位于永宁镇西南方向1.5公里处,村域面积0.2平…[详细] |
南关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南关因位于永宁城南门外而得名,从明代建永宁城沿用至今。南关村西与盛世营相接,东近昌赤公路,南临鲁家园,北靠和平街。地势平坦,海拔514米。村辖域面积1…[详细] |
太平街村 | ~225 | 镇乡结合区 | 太平街在辽代叫终食屯,明代称中所屯。因其位置而叫永宁城西北角。
在永宁城流传着:“先有龙王(庙)后有城,九龙圣母在屯中”。意思是说,在没有永宁城之前…[详细] |
利民街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因其位置而叫东北角。日本侵略者侵占时,因本街有孔庙,改名孔圣甲。1948年改为利民街。
利民街村位于延庆城东北约18公里处,地处延庆平川地区,地势平…[详细] |
和平街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和平街村在永宁城内。因其位置而叫西南角。日本侵略者侵占时,因本街有三义庙,改名三义甲。1948年改为和平街。
和平街村北与太平街相邻,东与阜民街相望…[详细] |
阜民街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阜民街村地处延庆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为典型褐土,土地肥沃。地下水位504.8米,水质清纯,含氟量低,适于酿酒和做豆腐。村域面积3.22平方公里,海…[详细] |
王家山村 | ~229 | 村庄 | 清代有村,建村时王姓居多,故名王家山。上王家山清代有村,因处王家山上方,故名上王家山。王家山辖王家山和上王家山两个自然村。
王家山村北临永宁城,南临…[详细] |
南张庄村 | ~230 | 村庄 | 清代成村,因张姓得名。与旧县镇北张庄有别,故名南张庄。
南张庄村北近永宁城,南与彭家窑相望,东临东灰岭,西毗西灰岭。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南张庄…[详细] |
东灰岭村 | ~231 | 村庄 | 村南燕羽山麓有两个山口,是通往十三陵的交通要道,称灰岭口。明代在此建营城,筑炮台,士卒家属后裔屯驻,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因在东山口下,故称东灰岭。…[详细] |
彭家窑村 | ~232 | 村庄 | 彭家窑村清代有村,因彭姓居多,又曾居住于山中窑洞之内,故名彭家窑。
彭家窑村北近南张庄,南靠荒坡梁,西临头司。白河南干渠从村北经过。地处山前阶地,海…[详细] |
西灰岭村 | ~233 | 村庄 | 明代设军营,把守山口。士卒家属后裔,在此地屯驻,开荒种地,后逐渐形成村落。在西山口下,名为西灰岭。
西灰岭村东与南张庄靠近,南与头司毗邻,西南四司接…[详细] |
头司村 | ~234 | 村庄 | 明代建村,“司”为古代军事编制。明代“司”属于卫城,驻扎指挥使司。头司村属柳沟营所辖,大多姓氏家族是明代屯戍士卒的后裔,在这里开荒种地,后逐渐形成村落…[详细] |
四司村 | ~235 | 村庄 | 四司村位于永宁镇正南距永宁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处,属永宁镇最南端的行政村,村域位置三面环山一面通川,村域内未利用地和牧草地占村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详细] |